江苏快三开奖结果查询

家长进课堂 金山教育集团把家校共育“玩”出新花样... 陆逊火烧连营八百里,之后子孙遭磨难,其后代临终前说出其结局... 录了人脸识别会被网贷吗... 模拟秤校准: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_进行_误差_准确性... 大厂中报季来袭,恒生科技ETF易方达(513010)规模突破140亿元,创历史新...
栏目分类

热点资讯
新闻动态

你的位置:江苏快三开奖结果查询 > 新闻动态 > 陆逊火烧连营八百里,之后子孙遭磨难,其后代临终前说出其结局

陆逊火烧连营八百里,之后子孙遭磨难,其后代临终前说出其结局

发布日期:2025-10-12 15:29    点击次数:179

一人在牢中哀叹:“爷爷,你怎么那么糊涂!国家大事,陛下自有决断,你为何跟着掺和!你可是火烧连营的英雄,现在全家都被你牵连了!”

火烧连营的英雄是谁?既然是英雄,最后又因何连累全家?

士族才俊,崭露头角

这人名为陆机,而他的爷爷正是陆逊。

陆逊一家都因为陆逊之死受到了牵连,有人被降职,有人被罢免,而这一切都和陆逊的人生经历有关。

陆逊是吴郡吴县(今江苏苏州)人,陆家是吴郡当地有名的家族。

展开剩余99%

陆逊少年时,其父因病去世,陆逊跟随爷爷陆康一起生活。

成年后,陆逊在家里人的安排下到孙权手下任职。孙权是瓜农出身,能在江东站稳脚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团结当地的世家大族。

所以,孙权对陆逊来投非常高兴,任命陆逊做东西曹令史。

东西曹令史是丞相府的属官,主要负责帮助丞相整理文书,管理官员等工作。虽然职位很低,但工作内容很重要。

陆逊在任职期间勤勤恳恳,很快对东吴官员的管理机制和国家事务的处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,为今后独当一面奠定了基础。

在丞相府任职一段时间后,陆逊表现优异,孙权就把他提拔为海昌屯田都尉,同时兼任政务处理。

陆逊在丞相府的工作经验有了用武之地。他不仅出台了优惠政策支持百姓屯田,还消除一切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。

在海昌,有一股盗贼骚扰当地百姓,不仅抢夺财物粮食,甚至出手伤人。陆逊得知后,立刻派人打入盗贼的内部,掌握了这伙贼人的活动轨迹,然后在盗贼下一次的活动地点提前埋伏,最终把这伙强盗一举歼灭。

海昌百姓对陆逊感恩戴德,就连孙权也听说了这件事,对陆逊的关注也更多了。

得到了孙权的重点关注,陆逊的升职速度明显快了很多。不久之后,陆逊被孙权任命为定威校尉,辅助吕蒙管理军队。

时逢乱世,陆逊身在军中就有更多的表现机会。鄱阳郡有一股盗贼骚扰百姓,孙权派陆逊带兵前去围剿。陆逊在这次剿匪中指挥得当,不仅把所有土匪全都剿灭,己方士兵也无人阵亡。

孙权对陆逊的表现更加满意,为了拉拢陆逊,孙权把侄女许配给对方,就这样,陆逊和孙权成为姻亲。

吴蜀交恶,火烧连营

曹操在打败袁绍统一了北方,短暂休整后立刻派兵南下,占领了荆州,想一鼓作气打败东吴。

周瑜指挥军队在赤壁打败曹操主力,趁着曹操溃败占领了荆州。

此战东吴出力最大,胜利果实却被刘备独吞。孙权多次派人索要荆州未果,做出武力夺取的决定。

周瑜、鲁肃死后,吕蒙被孙权任命为大都督,全权负责夺取荆州。陆逊此时在吕蒙军中任职,参与了夺取荆州的计划。

镇守荆州的蜀将是关羽。关羽不仅勇猛过人,更极擅长统兵,吕蒙始终不敢轻举妄动。

但机会很快来了,关羽带领荆州主力北伐曹操,城内守军空虚,吕蒙正式开启了夺取荆州的计划。

吕蒙首先派陆逊去荆州打探情况。陆逊为了不引人注意,扮作书生模样只身过江。来到城内后,陆逊详细探查了荆州的城防部署和物资储备,然后把所有情况汇报给了吕蒙。

吕蒙得知后非常高兴,他立刻启动了白衣渡江的作战计划。

所谓白衣,并不是说穿白色的衣服,而是象征普通人的身份。比如,《三国演义》中刘备救下董卓后说“我等都是白身”,说的便是普通百姓。

吕蒙让手下士兵假扮成商人和百姓偷偷潜入城中做内应。

而此时的吴蜀两国是同盟,蜀军并没有严格盘查东吴的来人。所以,这部分士兵很顺利地混进了城内。

一切准备就绪,吕蒙发起进攻,最终拿下荆州,杀死了关羽。

关羽的死让孙权震惊,他只是想夺回荆州,结果吕蒙却把关羽给杀了,这让吴、蜀彻底决裂。

孙权为了安抚刘备,不仅设计除掉了吕蒙,还表示愿意归还荆州。但刘备拒绝孙权的求和,亲自派军征讨。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迎战。

陆逊的作战方针很简单,就是坚守不出。他想蜀军远道而来,必然急于决战,防守不出可以消耗地方锐气,然后寻找战机。

果不其然,刘备的进攻受到顽强抵抗,连续多天没有进展。此时,夏季酷暑难耐,蜀军士气大降。

为了躲避酷暑,刘备在树林中扎寨,军营前后长达十几公里,犯下了兵家大忌。

陆逊得知后,看到了战机,他立刻决定用火攻。最终,刘备在夷陵之战大败而归,不久后病死于白帝城。

而陆逊因为在夷陵之战立下大功,不仅声名大噪,还一路高升,官至辅国将军,封为江陵侯,走上了人生的巅峰。

但水满则溢,月满则亏,陆逊的高升为他今后的一连串灾祸埋下了伏笔。

深陷漩涡,祸及家族

陆逊因军功很快就升到了东吴权力的核心。在孙权称帝以后,陆逊被任命为上大将军,与大将军并列,地位高于三公,负责国内所有的军事工作。

陆逊的地位越来越高,向他示好的人,希望得到他支持的人就越来越多。很快,陆逊就被卷入了朝堂纷争。

孙权称帝以后,立孙和为太子。为了培养这个接班人,孙权把陆逊从地方上召回,要求其辅助太子处理朝中事务,陆逊就这样成了太子一方的人。

在与太子相处的过程中,陆逊发现孙和天资聪明,勤奋好学,对读书人非常尊敬。所以,陆逊逐渐变成了太子的坚定支持者。

但孙权晚年性情突变,不仅多疑且反复无常。有人向孙权进谗言,说太子孙和的坏话,孙权信以为真,动了废太子的心思。

鲁王孙霸是太子的主要竞争者,他的生母是孙权的宠妃。所以,孙权对孙霸一直非常偏爱。

孙和、孙霸斗争愈发激烈,逐渐由背地里争斗转移到正面冲突。

陆逊是孙和的坚定支持者,他不想看到孙和太子之位被废,也不想看到孙家兄弟相残,于是多次劝谏孙权稳固孙和的太子之位。

孙权没有听,反而斥责陆逊多管闲事。此时,有人和孙权告密:“陆逊位高权重,他和孙和关系密切。他想把孙和扶上皇位,然后控制朝政,当第二个曹操!”

这番话触碰了孙权的逆鳞,他不经详查就对陆逊一番责问。后来,继承人之争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,孙权无奈废除孙和太子之位,赐死鲁王孙霸,立孙亮为太子。

陆逊多次劝谏却被孙权严厉责问,心中情绪积压,不久后就因病而死。陆逊死后,孙权把他的家人贬职、罢免,陆家受到了巨大的打击,影响力大不如前。

而到晋朝时期,陆家因为陆家子孙争气,也重复荣光。但却因为没有深厚的背景,最后全都落入牢狱,陆机就是其中之一。

陆逊一把火烧光,不只是刘备的军队,很有可能还有后世的福荫。如果当初陆逊没有过多干预继承人之争,那他本人和家族是否会有一个更好的结果呢?一人在牢中哀叹:“爷爷,你怎么那么糊涂!国家大事,陛下自有决断,你为何跟着掺和!你可是火烧连营的英雄,现在全家都被你牵连了!”

火烧连营的英雄是谁?既然是英雄,最后又因何连累全家?

士族才俊,崭露头角

这人名为陆机,而他的爷爷正是陆逊。

陆逊一家都因为陆逊之死受到了牵连,有人被降职,有人被罢免,而这一切都和陆逊的人生经历有关。

陆逊是吴郡吴县(今江苏苏州)人,陆家是吴郡当地有名的家族。

陆逊少年时,其父因病去世,陆逊跟随爷爷陆康一起生活。

成年后,陆逊在家里人的安排下到孙权手下任职。孙权是瓜农出身,能在江东站稳脚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团结当地的世家大族。

所以,孙权对陆逊来投非常高兴,任命陆逊做东西曹令史。

东西曹令史是丞相府的属官,主要负责帮助丞相整理文书,管理官员等工作。虽然职位很低,但工作内容很重要。

陆逊在任职期间勤勤恳恳,很快对东吴官员的管理机制和国家事务的处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,为今后独当一面奠定了基础。

在丞相府任职一段时间后,陆逊表现优异,孙权就把他提拔为海昌屯田都尉,同时兼任政务处理。

陆逊在丞相府的工作经验有了用武之地。他不仅出台了优惠政策支持百姓屯田,还消除一切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。

在海昌,有一股盗贼骚扰当地百姓,不仅抢夺财物粮食,甚至出手伤人。陆逊得知后,立刻派人打入盗贼的内部,掌握了这伙贼人的活动轨迹,然后在盗贼下一次的活动地点提前埋伏,最终把这伙强盗一举歼灭。

海昌百姓对陆逊感恩戴德,就连孙权也听说了这件事,对陆逊的关注也更多了。

得到了孙权的重点关注,陆逊的升职速度明显快了很多。不久之后,陆逊被孙权任命为定威校尉,辅助吕蒙管理军队。

时逢乱世,陆逊身在军中就有更多的表现机会。鄱阳郡有一股盗贼骚扰百姓,孙权派陆逊带兵前去围剿。陆逊在这次剿匪中指挥得当,不仅把所有土匪全都剿灭,己方士兵也无人阵亡。

孙权对陆逊的表现更加满意,为了拉拢陆逊,孙权把侄女许配给对方,就这样,陆逊和孙权成为姻亲。

吴蜀交恶,火烧连营

曹操在打败袁绍统一了北方,短暂休整后立刻派兵南下,占领了荆州,想一鼓作气打败东吴。

周瑜指挥军队在赤壁打败曹操主力,趁着曹操溃败占领了荆州。

此战东吴出力最大,胜利果实却被刘备独吞。孙权多次派人索要荆州未果,做出武力夺取的决定。

周瑜、鲁肃死后,吕蒙被孙权任命为大都督,全权负责夺取荆州。陆逊此时在吕蒙军中任职,参与了夺取荆州的计划。

镇守荆州的蜀将是关羽。关羽不仅勇猛过人,更极擅长统兵,吕蒙始终不敢轻举妄动。

但机会很快来了,关羽带领荆州主力北伐曹操,城内守军空虚,吕蒙正式开启了夺取荆州的计划。

吕蒙首先派陆逊去荆州打探情况。陆逊为了不引人注意,扮作书生模样只身过江。来到城内后,陆逊详细探查了荆州的城防部署和物资储备,然后把所有情况汇报给了吕蒙。

吕蒙得知后非常高兴,他立刻启动了白衣渡江的作战计划。

所谓白衣,并不是说穿白色的衣服,而是象征普通人的身份。比如,《三国演义》中刘备救下董卓后说“我等都是白身”,说的便是普通百姓。

吕蒙让手下士兵假扮成商人和百姓偷偷潜入城中做内应。

而此时的吴蜀两国是同盟,蜀军并没有严格盘查东吴的来人。所以,这部分士兵很顺利地混进了城内。

一切准备就绪,吕蒙发起进攻,最终拿下荆州,杀死了关羽。

关羽的死让孙权震惊,他只是想夺回荆州,结果吕蒙却把关羽给杀了,这让吴、蜀彻底决裂。

孙权为了安抚刘备,不仅设计除掉了吕蒙,还表示愿意归还荆州。但刘备拒绝孙权的求和,亲自派军征讨。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迎战。

陆逊的作战方针很简单,就是坚守不出。他想蜀军远道而来,必然急于决战,防守不出可以消耗地方锐气,然后寻找战机。

果不其然,刘备的进攻受到顽强抵抗,连续多天没有进展。此时,夏季酷暑难耐,蜀军士气大降。

为了躲避酷暑,刘备在树林中扎寨,军营前后长达十几公里,犯下了兵家大忌。

陆逊得知后,看到了战机,他立刻决定用火攻。最终,刘备在夷陵之战大败而归,不久后病死于白帝城。

而陆逊因为在夷陵之战立下大功,不仅声名大噪,还一路高升,官至辅国将军,封为江陵侯,走上了人生的巅峰。

但水满则溢,月满则亏,陆逊的高升为他今后的一连串灾祸埋下了伏笔。

深陷漩涡,祸及家族

陆逊因军功很快就升到了东吴权力的核心。在孙权称帝以后,陆逊被任命为上大将军,与大将军并列,地位高于三公,负责国内所有的军事工作。

陆逊的地位越来越高,向他示好的人,希望得到他支持的人就越来越多。很快,陆逊就被卷入了朝堂纷争。

孙权称帝以后,立孙和为太子。为了培养这个接班人,孙权把陆逊从地方上召回,要求其辅助太子处理朝中事务,陆逊就这样成了太子一方的人。

在与太子相处的过程中,陆逊发现孙和天资聪明,勤奋好学,对读书人非常尊敬。所以,陆逊逐渐变成了太子的坚定支持者。

但孙权晚年性情突变,不仅多疑且反复无常。有人向孙权进谗言,说太子孙和的坏话,孙权信以为真,动了废太子的心思。

鲁王孙霸是太子的主要竞争者,他的生母是孙权的宠妃。所以,孙权对孙霸一直非常偏爱。

孙和、孙霸斗争愈发激烈,逐渐由背地里争斗转移到正面冲突。

陆逊是孙和的坚定支持者,他不想看到孙和太子之位被废,也不想看到孙家兄弟相残,于是多次劝谏孙权稳固孙和的太子之位。

孙权没有听,反而斥责陆逊多管闲事。此时,有人和孙权告密:“陆逊位高权重,他和孙和关系密切。他想把孙和扶上皇位,然后控制朝政,当第二个曹操!”

这番话触碰了孙权的逆鳞,他不经详查就对陆逊一番责问。后来,继承人之争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,孙权无奈废除孙和太子之位,赐死鲁王孙霸,立孙亮为太子。

陆逊多次劝谏却被孙权严厉责问,心中情绪积压,不久后就因病而死。陆逊死后,孙权把他的家人贬职、罢免,陆家受到了巨大的打击,影响力大不如前。

而到晋朝时期,陆家因为陆家子孙争气,也重复荣光。但却因为没有深厚的背景,最后全都落入牢狱,陆机就是其中之一。

陆逊一把火烧光,不只是刘备的军队,很有可能还有后世的福荫。如果当初陆逊没有过多干预继承人之争,那他本人和家族是否会有一个更好的结果呢?一人在牢中哀叹:“爷爷,你怎么那么糊涂!国家大事,陛下自有决断,你为何跟着掺和!你可是火烧连营的英雄,现在全家都被你牵连了!”

火烧连营的英雄是谁?既然是英雄,最后又因何连累全家?

士族才俊,崭露头角

这人名为陆机,而他的爷爷正是陆逊。

陆逊一家都因为陆逊之死受到了牵连,有人被降职,有人被罢免,而这一切都和陆逊的人生经历有关。

陆逊是吴郡吴县(今江苏苏州)人,陆家是吴郡当地有名的家族。

陆逊少年时,其父因病去世,陆逊跟随爷爷陆康一起生活。

成年后,陆逊在家里人的安排下到孙权手下任职。孙权是瓜农出身,能在江东站稳脚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团结当地的世家大族。

所以,孙权对陆逊来投非常高兴,任命陆逊做东西曹令史。

东西曹令史是丞相府的属官,主要负责帮助丞相整理文书,管理官员等工作。虽然职位很低,但工作内容很重要。

陆逊在任职期间勤勤恳恳,很快对东吴官员的管理机制和国家事务的处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,为今后独当一面奠定了基础。

在丞相府任职一段时间后,陆逊表现优异,孙权就把他提拔为海昌屯田都尉,同时兼任政务处理。

陆逊在丞相府的工作经验有了用武之地。他不仅出台了优惠政策支持百姓屯田,还消除一切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。

在海昌,有一股盗贼骚扰当地百姓,不仅抢夺财物粮食,甚至出手伤人。陆逊得知后,立刻派人打入盗贼的内部,掌握了这伙贼人的活动轨迹,然后在盗贼下一次的活动地点提前埋伏,最终把这伙强盗一举歼灭。

海昌百姓对陆逊感恩戴德,就连孙权也听说了这件事,对陆逊的关注也更多了。

得到了孙权的重点关注,陆逊的升职速度明显快了很多。不久之后,陆逊被孙权任命为定威校尉,辅助吕蒙管理军队。

时逢乱世,陆逊身在军中就有更多的表现机会。鄱阳郡有一股盗贼骚扰百姓,孙权派陆逊带兵前去围剿。陆逊在这次剿匪中指挥得当,不仅把所有土匪全都剿灭,己方士兵也无人阵亡。

孙权对陆逊的表现更加满意,为了拉拢陆逊,孙权把侄女许配给对方,就这样,陆逊和孙权成为姻亲。

吴蜀交恶,火烧连营

曹操在打败袁绍统一了北方,短暂休整后立刻派兵南下,占领了荆州,想一鼓作气打败东吴。

周瑜指挥军队在赤壁打败曹操主力,趁着曹操溃败占领了荆州。

此战东吴出力最大,胜利果实却被刘备独吞。孙权多次派人索要荆州未果,做出武力夺取的决定。

周瑜、鲁肃死后,吕蒙被孙权任命为大都督,全权负责夺取荆州。陆逊此时在吕蒙军中任职,参与了夺取荆州的计划。

镇守荆州的蜀将是关羽。关羽不仅勇猛过人,更极擅长统兵,吕蒙始终不敢轻举妄动。

但机会很快来了,关羽带领荆州主力北伐曹操,城内守军空虚,吕蒙正式开启了夺取荆州的计划。

吕蒙首先派陆逊去荆州打探情况。陆逊为了不引人注意,扮作书生模样只身过江。来到城内后,陆逊详细探查了荆州的城防部署和物资储备,然后把所有情况汇报给了吕蒙。

吕蒙得知后非常高兴,他立刻启动了白衣渡江的作战计划。

所谓白衣,并不是说穿白色的衣服,而是象征普通人的身份。比如,《三国演义》中刘备救下董卓后说“我等都是白身”,说的便是普通百姓。

吕蒙让手下士兵假扮成商人和百姓偷偷潜入城中做内应。

而此时的吴蜀两国是同盟,蜀军并没有严格盘查东吴的来人。所以,这部分士兵很顺利地混进了城内。

一切准备就绪,吕蒙发起进攻,最终拿下荆州,杀死了关羽。

关羽的死让孙权震惊,他只是想夺回荆州,结果吕蒙却把关羽给杀了,这让吴、蜀彻底决裂。

孙权为了安抚刘备,不仅设计除掉了吕蒙,还表示愿意归还荆州。但刘备拒绝孙权的求和,亲自派军征讨。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迎战。

陆逊的作战方针很简单,就是坚守不出。他想蜀军远道而来,必然急于决战,防守不出可以消耗地方锐气,然后寻找战机。

果不其然,刘备的进攻受到顽强抵抗,连续多天没有进展。此时,夏季酷暑难耐,蜀军士气大降。

为了躲避酷暑,刘备在树林中扎寨,军营前后长达十几公里,犯下了兵家大忌。

陆逊得知后,看到了战机,他立刻决定用火攻。最终,刘备在夷陵之战大败而归,不久后病死于白帝城。

而陆逊因为在夷陵之战立下大功,不仅声名大噪,还一路高升,官至辅国将军,封为江陵侯,走上了人生的巅峰。

但水满则溢,月满则亏,陆逊的高升为他今后的一连串灾祸埋下了伏笔。

深陷漩涡,祸及家族

陆逊因军功很快就升到了东吴权力的核心。在孙权称帝以后,陆逊被任命为上大将军,与大将军并列,地位高于三公,负责国内所有的军事工作。

陆逊的地位越来越高,向他示好的人,希望得到他支持的人就越来越多。很快,陆逊就被卷入了朝堂纷争。

孙权称帝以后,立孙和为太子。为了培养这个接班人,孙权把陆逊从地方上召回,要求其辅助太子处理朝中事务,陆逊就这样成了太子一方的人。

在与太子相处的过程中,陆逊发现孙和天资聪明,勤奋好学,对读书人非常尊敬。所以,陆逊逐渐变成了太子的坚定支持者。

但孙权晚年性情突变,不仅多疑且反复无常。有人向孙权进谗言,说太子孙和的坏话,孙权信以为真,动了废太子的心思。

鲁王孙霸是太子的主要竞争者,他的生母是孙权的宠妃。所以,孙权对孙霸一直非常偏爱。

孙和、孙霸斗争愈发激烈,逐渐由背地里争斗转移到正面冲突。

陆逊是孙和的坚定支持者,他不想看到孙和太子之位被废,也不想看到孙家兄弟相残,于是多次劝谏孙权稳固孙和的太子之位。

孙权没有听,反而斥责陆逊多管闲事。此时,有人和孙权告密:“陆逊位高权重,他和孙和关系密切。他想把孙和扶上皇位,然后控制朝政,当第二个曹操!”

这番话触碰了孙权的逆鳞,他不经详查就对陆逊一番责问。后来,继承人之争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,孙权无奈废除孙和太子之位,赐死鲁王孙霸,立孙亮为太子。

陆逊多次劝谏却被孙权严厉责问,心中情绪积压,不久后就因病而死。陆逊死后,孙权把他的家人贬职、罢免,陆家受到了巨大的打击,影响力大不如前。

而到晋朝时期,陆家因为陆家子孙争气,也重复荣光。但却因为没有深厚的背景,最后全都落入牢狱,陆机就是其中之一。

陆逊一把火烧光,不只是刘备的军队,很有可能还有后世的福荫。如果当初陆逊没有过多干预继承人之争,那他本人和家族是否会有一个更好的结果呢?一人在牢中哀叹:“爷爷,你怎么那么糊涂!国家大事,陛下自有决断,你为何跟着掺和!你可是火烧连营的英雄,现在全家都被你牵连了!”

火烧连营的英雄是谁?既然是英雄,最后又因何连累全家?

士族才俊,崭露头角

这人名为陆机,而他的爷爷正是陆逊。

陆逊一家都因为陆逊之死受到了牵连,有人被降职,有人被罢免,而这一切都和陆逊的人生经历有关。

陆逊是吴郡吴县(今江苏苏州)人,陆家是吴郡当地有名的家族。

陆逊少年时,其父因病去世,陆逊跟随爷爷陆康一起生活。

成年后,陆逊在家里人的安排下到孙权手下任职。孙权是瓜农出身,能在江东站稳脚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团结当地的世家大族。

所以,孙权对陆逊来投非常高兴,任命陆逊做东西曹令史。

东西曹令史是丞相府的属官,主要负责帮助丞相整理文书,管理官员等工作。虽然职位很低,但工作内容很重要。

陆逊在任职期间勤勤恳恳,很快对东吴官员的管理机制和国家事务的处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,为今后独当一面奠定了基础。

在丞相府任职一段时间后,陆逊表现优异,孙权就把他提拔为海昌屯田都尉,同时兼任政务处理。

陆逊在丞相府的工作经验有了用武之地。他不仅出台了优惠政策支持百姓屯田,还消除一切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。

在海昌,有一股盗贼骚扰当地百姓,不仅抢夺财物粮食,甚至出手伤人。陆逊得知后,立刻派人打入盗贼的内部,掌握了这伙贼人的活动轨迹,然后在盗贼下一次的活动地点提前埋伏,最终把这伙强盗一举歼灭。

海昌百姓对陆逊感恩戴德,就连孙权也听说了这件事,对陆逊的关注也更多了。

得到了孙权的重点关注,陆逊的升职速度明显快了很多。不久之后,陆逊被孙权任命为定威校尉,辅助吕蒙管理军队。

时逢乱世,陆逊身在军中就有更多的表现机会。鄱阳郡有一股盗贼骚扰百姓,孙权派陆逊带兵前去围剿。陆逊在这次剿匪中指挥得当,不仅把所有土匪全都剿灭,己方士兵也无人阵亡。

孙权对陆逊的表现更加满意,为了拉拢陆逊,孙权把侄女许配给对方,就这样,陆逊和孙权成为姻亲。

吴蜀交恶,火烧连营

曹操在打败袁绍统一了北方,短暂休整后立刻派兵南下,占领了荆州,想一鼓作气打败东吴。

周瑜指挥军队在赤壁打败曹操主力,趁着曹操溃败占领了荆州。

此战东吴出力最大,胜利果实却被刘备独吞。孙权多次派人索要荆州未果,做出武力夺取的决定。

周瑜、鲁肃死后,吕蒙被孙权任命为大都督,全权负责夺取荆州。陆逊此时在吕蒙军中任职,参与了夺取荆州的计划。

镇守荆州的蜀将是关羽。关羽不仅勇猛过人,更极擅长统兵,吕蒙始终不敢轻举妄动。

但机会很快来了,关羽带领荆州主力北伐曹操,城内守军空虚,吕蒙正式开启了夺取荆州的计划。

吕蒙首先派陆逊去荆州打探情况。陆逊为了不引人注意,扮作书生模样只身过江。来到城内后,陆逊详细探查了荆州的城防部署和物资储备,然后把所有情况汇报给了吕蒙。

吕蒙得知后非常高兴,他立刻启动了白衣渡江的作战计划。

所谓白衣,并不是说穿白色的衣服,而是象征普通人的身份。比如,《三国演义》中刘备救下董卓后说“我等都是白身”,说的便是普通百姓。

吕蒙让手下士兵假扮成商人和百姓偷偷潜入城中做内应。

而此时的吴蜀两国是同盟,蜀军并没有严格盘查东吴的来人。所以,这部分士兵很顺利地混进了城内。

一切准备就绪,吕蒙发起进攻,最终拿下荆州,杀死了关羽。

关羽的死让孙权震惊,他只是想夺回荆州,结果吕蒙却把关羽给杀了,这让吴、蜀彻底决裂。

孙权为了安抚刘备,不仅设计除掉了吕蒙,还表示愿意归还荆州。但刘备拒绝孙权的求和,亲自派军征讨。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迎战。

陆逊的作战方针很简单,就是坚守不出。他想蜀军远道而来,必然急于决战,防守不出可以消耗地方锐气,然后寻找战机。

果不其然,刘备的进攻受到顽强抵抗,连续多天没有进展。此时,夏季酷暑难耐,蜀军士气大降。

为了躲避酷暑,刘备在树林中扎寨,军营前后长达十几公里,犯下了兵家大忌。

陆逊得知后,看到了战机,他立刻决定用火攻。最终,刘备在夷陵之战大败而归,不久后病死于白帝城。

而陆逊因为在夷陵之战立下大功,不仅声名大噪,还一路高升,官至辅国将军,封为江陵侯,走上了人生的巅峰。

但水满则溢,月满则亏,陆逊的高升为他今后的一连串灾祸埋下了伏笔。

深陷漩涡,祸及家族

陆逊因军功很快就升到了东吴权力的核心。在孙权称帝以后,陆逊被任命为上大将军,与大将军并列,地位高于三公,负责国内所有的军事工作。

陆逊的地位越来越高,向他示好的人,希望得到他支持的人就越来越多。很快,陆逊就被卷入了朝堂纷争。

孙权称帝以后,立孙和为太子。为了培养这个接班人,孙权把陆逊从地方上召回,要求其辅助太子处理朝中事务,陆逊就这样成了太子一方的人。

在与太子相处的过程中,陆逊发现孙和天资聪明,勤奋好学,对读书人非常尊敬。所以,陆逊逐渐变成了太子的坚定支持者。

但孙权晚年性情突变,不仅多疑且反复无常。有人向孙权进谗言,说太子孙和的坏话,孙权信以为真,动了废太子的心思。

鲁王孙霸是太子的主要竞争者,他的生母是孙权的宠妃。所以,孙权对孙霸一直非常偏爱。

孙和、孙霸斗争愈发激烈,逐渐由背地里争斗转移到正面冲突。

陆逊是孙和的坚定支持者,他不想看到孙和太子之位被废,也不想看到孙家兄弟相残,于是多次劝谏孙权稳固孙和的太子之位。

孙权没有听,反而斥责陆逊多管闲事。此时,有人和孙权告密:“陆逊位高权重,他和孙和关系密切。他想把孙和扶上皇位,然后控制朝政,当第二个曹操!”

这番话触碰了孙权的逆鳞,他不经详查就对陆逊一番责问。后来,继承人之争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,孙权无奈废除孙和太子之位,赐死鲁王孙霸,立孙亮为太子。

陆逊多次劝谏却被孙权严厉责问,心中情绪积压,不久后就因病而死。陆逊死后,孙权把他的家人贬职、罢免,陆家受到了巨大的打击,影响力大不如前。

而到晋朝时期,陆家因为陆家子孙争气,也重复荣光。但却因为没有深厚的背景,最后全都落入牢狱,陆机就是其中之一。

陆逊一把火烧光,不只是刘备的军队,很有可能还有后世的福荫。如果当初陆逊没有过多干预继承人之争,那他本人和家族是否会有一个更好的结果呢?一人在牢中哀叹:“爷爷,你怎么那么糊涂!国家大事,陛下自有决断,你为何跟着掺和!你可是火烧连营的英雄,现在全家都被你牵连了!”

火烧连营的英雄是谁?既然是英雄,最后又因何连累全家?

士族才俊,崭露头角

这人名为陆机,而他的爷爷正是陆逊。

陆逊一家都因为陆逊之死受到了牵连,有人被降职,有人被罢免,而这一切都和陆逊的人生经历有关。

陆逊是吴郡吴县(今江苏苏州)人,陆家是吴郡当地有名的家族。

陆逊少年时,其父因病去世,陆逊跟随爷爷陆康一起生活。

成年后,陆逊在家里人的安排下到孙权手下任职。孙权是瓜农出身,能在江东站稳脚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团结当地的世家大族。

所以,孙权对陆逊来投非常高兴,任命陆逊做东西曹令史。

东西曹令史是丞相府的属官,主要负责帮助丞相整理文书,管理官员等工作。虽然职位很低,但工作内容很重要。

陆逊在任职期间勤勤恳恳,很快对东吴官员的管理机制和国家事务的处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,为今后独当一面奠定了基础。

在丞相府任职一段时间后,陆逊表现优异,孙权就把他提拔为海昌屯田都尉,同时兼任政务处理。

陆逊在丞相府的工作经验有了用武之地。他不仅出台了优惠政策支持百姓屯田,还消除一切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。

在海昌,有一股盗贼骚扰当地百姓,不仅抢夺财物粮食,甚至出手伤人。陆逊得知后,立刻派人打入盗贼的内部,掌握了这伙贼人的活动轨迹,然后在盗贼下一次的活动地点提前埋伏,最终把这伙强盗一举歼灭。

海昌百姓对陆逊感恩戴德,就连孙权也听说了这件事,对陆逊的关注也更多了。

得到了孙权的重点关注,陆逊的升职速度明显快了很多。不久之后,陆逊被孙权任命为定威校尉,辅助吕蒙管理军队。

时逢乱世,陆逊身在军中就有更多的表现机会。鄱阳郡有一股盗贼骚扰百姓,孙权派陆逊带兵前去围剿。陆逊在这次剿匪中指挥得当,不仅把所有土匪全都剿灭,己方士兵也无人阵亡。

孙权对陆逊的表现更加满意,为了拉拢陆逊,孙权把侄女许配给对方,就这样,陆逊和孙权成为姻亲。

吴蜀交恶,火烧连营

曹操在打败袁绍统一了北方,短暂休整后立刻派兵南下,占领了荆州,想一鼓作气打败东吴。

周瑜指挥军队在赤壁打败曹操主力,趁着曹操溃败占领了荆州。

此战东吴出力最大,胜利果实却被刘备独吞。孙权多次派人索要荆州未果,做出武力夺取的决定。

周瑜、鲁肃死后,吕蒙被孙权任命为大都督,全权负责夺取荆州。陆逊此时在吕蒙军中任职,参与了夺取荆州的计划。

镇守荆州的蜀将是关羽。关羽不仅勇猛过人,更极擅长统兵,吕蒙始终不敢轻举妄动。

但机会很快来了,关羽带领荆州主力北伐曹操,城内守军空虚,吕蒙正式开启了夺取荆州的计划。

吕蒙首先派陆逊去荆州打探情况。陆逊为了不引人注意,扮作书生模样只身过江。来到城内后,陆逊详细探查了荆州的城防部署和物资储备,然后把所有情况汇报给了吕蒙。

吕蒙得知后非常高兴,他立刻启动了白衣渡江的作战计划。

所谓白衣,并不是说穿白色的衣服,而是象征普通人的身份。比如,《三国演义》中刘备救下董卓后说“我等都是白身”,说的便是普通百姓。

吕蒙让手下士兵假扮成商人和百姓偷偷潜入城中做内应。

而此时的吴蜀两国是同盟,蜀军并没有严格盘查东吴的来人。所以,这部分士兵很顺利地混进了城内。

一切准备就绪,吕蒙发起进攻,最终拿下荆州,杀死了关羽。

关羽的死让孙权震惊,他只是想夺回荆州,结果吕蒙却把关羽给杀了,这让吴、蜀彻底决裂。

孙权为了安抚刘备,不仅设计除掉了吕蒙,还表示愿意归还荆州。但刘备拒绝孙权的求和,亲自派军征讨。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迎战。

陆逊的作战方针很简单,就是坚守不出。他想蜀军远道而来,必然急于决战,防守不出可以消耗地方锐气,然后寻找战机。

果不其然,刘备的进攻受到顽强抵抗,连续多天没有进展。此时,夏季酷暑难耐,蜀军士气大降。

为了躲避酷暑,刘备在树林中扎寨,军营前后长达十几公里,犯下了兵家大忌。

陆逊得知后,看到了战机,他立刻决定用火攻。最终,刘备在夷陵之战大败而归,不久后病死于白帝城。

而陆逊因为在夷陵之战立下大功,不仅声名大噪,还一路高升,官至辅国将军,封为江陵侯,走上了人生的巅峰。

但水满则溢,月满则亏,陆逊的高升为他今后的一连串灾祸埋下了伏笔。

深陷漩涡,祸及家族

陆逊因军功很快就升到了东吴权力的核心。在孙权称帝以后,陆逊被任命为上大将军,与大将军并列,地位高于三公,负责国内所有的军事工作。

陆逊的地位越来越高,向他示好的人,希望得到他支持的人就越来越多。很快,陆逊就被卷入了朝堂纷争。

孙权称帝以后,立孙和为太子。为了培养这个接班人,孙权把陆逊从地方上召回,要求其辅助太子处理朝中事务,陆逊就这样成了太子一方的人。

在与太子相处的过程中,陆逊发现孙和天资聪明,勤奋好学,对读书人非常尊敬。所以,陆逊逐渐变成了太子的坚定支持者。

但孙权晚年性情突变,不仅多疑且反复无常。有人向孙权进谗言,说太子孙和的坏话,孙权信以为真,动了废太子的心思。

鲁王孙霸是太子的主要竞争者,他的生母是孙权的宠妃。所以,孙权对孙霸一直非常偏爱。

孙和、孙霸斗争愈发激烈,逐渐由背地里争斗转移到正面冲突。

陆逊是孙和的坚定支持者,他不想看到孙和太子之位被废,也不想看到孙家兄弟相残,于是多次劝谏孙权稳固孙和的太子之位。

孙权没有听,反而斥责陆逊多管闲事。此时,有人和孙权告密:“陆逊位高权重,他和孙和关系密切。他想把孙和扶上皇位,然后控制朝政,当第二个曹操!”

这番话触碰了孙权的逆鳞,他不经详查就对陆逊一番责问。后来,继承人之争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,孙权无奈废除孙和太子之位,赐死鲁王孙霸,立孙亮为太子。

陆逊多次劝谏却被孙权严厉责问,心中情绪积压,不久后就因病而死。陆逊死后,孙权把他的家人贬职、罢免,陆家受到了巨大的打击,影响力大不如前。

而到晋朝时期,陆家因为陆家子孙争气,也重复荣光。但却因为没有深厚的背景,最后全都落入牢狱,陆机就是其中之一。

陆逊一把火烧光,不只是刘备的军队,很有可能还有后世的福荫。如果当初陆逊没有过多干预继承人之争,那他本人和家族是否会有一个更好的结果呢?一人在牢中哀叹:“爷爷,你怎么那么糊涂!国家大事,陛下自有决断,你为何跟着掺和!你可是火烧连营的英雄,现在全家都被你牵连了!”

火烧连营的英雄是谁?既然是英雄,最后又因何连累全家?

士族才俊,崭露头角

这人名为陆机,而他的爷爷正是陆逊。

陆逊一家都因为陆逊之死受到了牵连,有人被降职,有人被罢免,而这一切都和陆逊的人生经历有关。

陆逊是吴郡吴县(今江苏苏州)人,陆家是吴郡当地有名的家族。

陆逊少年时,其父因病去世,陆逊跟随爷爷陆康一起生活。

成年后,陆逊在家里人的安排下到孙权手下任职。孙权是瓜农出身,能在江东站稳脚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团结当地的世家大族。

所以,孙权对陆逊来投非常高兴,任命陆逊做东西曹令史。

东西曹令史是丞相府的属官,主要负责帮助丞相整理文书,管理官员等工作。虽然职位很低,但工作内容很重要。

陆逊在任职期间勤勤恳恳,很快对东吴官员的管理机制和国家事务的处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,为今后独当一面奠定了基础。

在丞相府任职一段时间后,陆逊表现优异,孙权就把他提拔为海昌屯田都尉,同时兼任政务处理。

陆逊在丞相府的工作经验有了用武之地。他不仅出台了优惠政策支持百姓屯田,还消除一切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。

在海昌,有一股盗贼骚扰当地百姓,不仅抢夺财物粮食,甚至出手伤人。陆逊得知后,立刻派人打入盗贼的内部,掌握了这伙贼人的活动轨迹,然后在盗贼下一次的活动地点提前埋伏,最终把这伙强盗一举歼灭。

海昌百姓对陆逊感恩戴德,就连孙权也听说了这件事,对陆逊的关注也更多了。

得到了孙权的重点关注,陆逊的升职速度明显快了很多。不久之后,陆逊被孙权任命为定威校尉,辅助吕蒙管理军队。

时逢乱世,陆逊身在军中就有更多的表现机会。鄱阳郡有一股盗贼骚扰百姓,孙权派陆逊带兵前去围剿。陆逊在这次剿匪中指挥得当,不仅把所有土匪全都剿灭,己方士兵也无人阵亡。

孙权对陆逊的表现更加满意,为了拉拢陆逊,孙权把侄女许配给对方,就这样,陆逊和孙权成为姻亲。

吴蜀交恶,火烧连营

曹操在打败袁绍统一了北方,短暂休整后立刻派兵南下,占领了荆州,想一鼓作气打败东吴。

周瑜指挥军队在赤壁打败曹操主力,趁着曹操溃败占领了荆州。

此战东吴出力最大,胜利果实却被刘备独吞。孙权多次派人索要荆州未果,做出武力夺取的决定。

周瑜、鲁肃死后,吕蒙被孙权任命为大都督,全权负责夺取荆州。陆逊此时在吕蒙军中任职,参与了夺取荆州的计划。

镇守荆州的蜀将是关羽。关羽不仅勇猛过人,更极擅长统兵,吕蒙始终不敢轻举妄动。

但机会很快来了,关羽带领荆州主力北伐曹操,城内守军空虚,吕蒙正式开启了夺取荆州的计划。

吕蒙首先派陆逊去荆州打探情况。陆逊为了不引人注意,扮作书生模样只身过江。来到城内后,陆逊详细探查了荆州的城防部署和物资储备,然后把所有情况汇报给了吕蒙。

吕蒙得知后非常高兴,他立刻启动了白衣渡江的作战计划。

所谓白衣,并不是说穿白色的衣服,而是象征普通人的身份。比如,《三国演义》中刘备救下董卓后说“我等都是白身”,说的便是普通百姓。

吕蒙让手下士兵假扮成商人和百姓偷偷潜入城中做内应。

而此时的吴蜀两国是同盟,蜀军并没有严格盘查东吴的来人。所以,这部分士兵很顺利地混进了城内。

一切准备就绪,吕蒙发起进攻,最终拿下荆州,杀死了关羽。

关羽的死让孙权震惊,他只是想夺回荆州,结果吕蒙却把关羽给杀了,这让吴、蜀彻底决裂。

孙权为了安抚刘备,不仅设计除掉了吕蒙,还表示愿意归还荆州。但刘备拒绝孙权的求和,亲自派军征讨。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迎战。

陆逊的作战方针很简单,就是坚守不出。他想蜀军远道而来,必然急于决战,防守不出可以消耗地方锐气,然后寻找战机。

果不其然,刘备的进攻受到顽强抵抗,连续多天没有进展。此时,夏季酷暑难耐,蜀军士气大降。

为了躲避酷暑,刘备在树林中扎寨,军营前后长达十几公里,犯下了兵家大忌。

陆逊得知后,看到了战机,他立刻决定用火攻。最终,刘备在夷陵之战大败而归,不久后病死于白帝城。

而陆逊因为在夷陵之战立下大功,不仅声名大噪,还一路高升,官至辅国将军,封为江陵侯,走上了人生的巅峰。

但水满则溢,月满则亏,陆逊的高升为他今后的一连串灾祸埋下了伏笔。

深陷漩涡,祸及家族

陆逊因军功很快就升到了东吴权力的核心。在孙权称帝以后,陆逊被任命为上大将军,与大将军并列,地位高于三公,负责国内所有的军事工作。

陆逊的地位越来越高,向他示好的人,希望得到他支持的人就越来越多。很快,陆逊就被卷入了朝堂纷争。

孙权称帝以后,立孙和为太子。为了培养这个接班人,孙权把陆逊从地方上召回,要求其辅助太子处理朝中事务,陆逊就这样成了太子一方的人。

在与太子相处的过程中,陆逊发现孙和天资聪明,勤奋好学,对读书人非常尊敬。所以,陆逊逐渐变成了太子的坚定支持者。

但孙权晚年性情突变,不仅多疑且反复无常。有人向孙权进谗言,说太子孙和的坏话,孙权信以为真,动了废太子的心思。

鲁王孙霸是太子的主要竞争者,他的生母是孙权的宠妃。所以,孙权对孙霸一直非常偏爱。

孙和、孙霸斗争愈发激烈,逐渐由背地里争斗转移到正面冲突。

陆逊是孙和的坚定支持者,他不想看到孙和太子之位被废,也不想看到孙家兄弟相残,于是多次劝谏孙权稳固孙和的太子之位。

孙权没有听,反而斥责陆逊多管闲事。此时,有人和孙权告密:“陆逊位高权重,他和孙和关系密切。他想把孙和扶上皇位,然后控制朝政,当第二个曹操!”

这番话触碰了孙权的逆鳞,他不经详查就对陆逊一番责问。后来,继承人之争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,孙权无奈废除孙和太子之位,赐死鲁王孙霸,立孙亮为太子。

陆逊多次劝谏却被孙权严厉责问,心中情绪积压,不久后就因病而死。陆逊死后,孙权把他的家人贬职、罢免,陆家受到了巨大的打击,影响力大不如前。

而到晋朝时期,陆家因为陆家子孙争气,也重复荣光。但却因为没有深厚的背景,最后全都落入牢狱,陆机就是其中之一。

陆逊一把火烧光,不只是刘备的军队,很有可能还有后世的福荫。如果当初陆逊没有过多干预继承人之争,那他本人和家族是否会有一个更好的结果呢?一人在牢中哀叹:“爷爷,你怎么那么糊涂!国家大事,陛下自有决断,你为何跟着掺和!你可是火烧连营的英雄,现在全家都被你牵连了!”

火烧连营的英雄是谁?既然是英雄,最后又因何连累全家?

士族才俊,崭露头角

这人名为陆机,而他的爷爷正是陆逊。

陆逊一家都因为陆逊之死受到了牵连,有人被降职,有人被罢免,而这一切都和陆逊的人生经历有关。

陆逊是吴郡吴县(今江苏苏州)人,陆家是吴郡当地有名的家族。

陆逊少年时,其父因病去世,陆逊跟随爷爷陆康一起生活。

成年后,陆逊在家里人的安排下到孙权手下任职。孙权是瓜农出身,能在江东站稳脚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团结当地的世家大族。

所以,孙权对陆逊来投非常高兴,任命陆逊做东西曹令史。

东西曹令史是丞相府的属官,主要负责帮助丞相整理文书,管理官员等工作。虽然职位很低,但工作内容很重要。

陆逊在任职期间勤勤恳恳,很快对东吴官员的管理机制和国家事务的处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,为今后独当一面奠定了基础。

在丞相府任职一段时间后,陆逊表现优异,孙权就把他提拔为海昌屯田都尉,同时兼任政务处理。

陆逊在丞相府的工作经验有了用武之地。他不仅出台了优惠政策支持百姓屯田,还消除一切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。

在海昌,有一股盗贼骚扰当地百姓,不仅抢夺财物粮食,甚至出手伤人。陆逊得知后,立刻派人打入盗贼的内部,掌握了这伙贼人的活动轨迹,然后在盗贼下一次的活动地点提前埋伏,最终把这伙强盗一举歼灭。

海昌百姓对陆逊感恩戴德,就连孙权也听说了这件事,对陆逊的关注也更多了。

得到了孙权的重点关注,陆逊的升职速度明显快了很多。不久之后,陆逊被孙权任命为定威校尉,辅助吕蒙管理军队。

时逢乱世,陆逊身在军中就有更多的表现机会。鄱阳郡有一股盗贼骚扰百姓,孙权派陆逊带兵前去围剿。陆逊在这次剿匪中指挥得当,不仅把所有土匪全都剿灭,己方士兵也无人阵亡。

孙权对陆逊的表现更加满意,为了拉拢陆逊,孙权把侄女许配给对方,就这样,陆逊和孙权成为姻亲。

吴蜀交恶,火烧连营

曹操在打败袁绍统一了北方,短暂休整后立刻派兵南下,占领了荆州,想一鼓作气打败东吴。

周瑜指挥军队在赤壁打败曹操主力,趁着曹操溃败占领了荆州。

此战东吴出力最大,胜利果实却被刘备独吞。孙权多次派人索要荆州未果,做出武力夺取的决定。

周瑜、鲁肃死后,吕蒙被孙权任命为大都督,全权负责夺取荆州。陆逊此时在吕蒙军中任职,参与了夺取荆州的计划。

镇守荆州的蜀将是关羽。关羽不仅勇猛过人,更极擅长统兵,吕蒙始终不敢轻举妄动。

但机会很快来了,关羽带领荆州主力北伐曹操,城内守军空虚,吕蒙正式开启了夺取荆州的计划。

吕蒙首先派陆逊去荆州打探情况。陆逊为了不引人注意,扮作书生模样只身过江。来到城内后,陆逊详细探查了荆州的城防部署和物资储备,然后把所有情况汇报给了吕蒙。

吕蒙得知后非常高兴,他立刻启动了白衣渡江的作战计划。

所谓白衣,并不是说穿白色的衣服,而是象征普通人的身份。比如,《三国演义》中刘备救下董卓后说“我等都是白身”,说的便是普通百姓。

吕蒙让手下士兵假扮成商人和百姓偷偷潜入城中做内应。

而此时的吴蜀两国是同盟,蜀军并没有严格盘查东吴的来人。所以,这部分士兵很顺利地混进了城内。

一切准备就绪,吕蒙发起进攻,最终拿下荆州,杀死了关羽。

关羽的死让孙权震惊,他只是想夺回荆州,结果吕蒙却把关羽给杀了,这让吴、蜀彻底决裂。

孙权为了安抚刘备,不仅设计除掉了吕蒙,还表示愿意归还荆州。但刘备拒绝孙权的求和,亲自派军征讨。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迎战。

陆逊的作战方针很简单,就是坚守不出。他想蜀军远道而来,必然急于决战,防守不出可以消耗地方锐气,然后寻找战机。

果不其然,刘备的进攻受到顽强抵抗,连续多天没有进展。此时,夏季酷暑难耐,蜀军士气大降。

为了躲避酷暑,刘备在树林中扎寨,军营前后长达十几公里,犯下了兵家大忌。

陆逊得知后,看到了战机,他立刻决定用火攻。最终,刘备在夷陵之战大败而归,不久后病死于白帝城。

而陆逊因为在夷陵之战立下大功,不仅声名大噪,还一路高升,官至辅国将军,封为江陵侯,走上了人生的巅峰。

但水满则溢,月满则亏,陆逊的高升为他今后的一连串灾祸埋下了伏笔。

深陷漩涡,祸及家族

陆逊因军功很快就升到了东吴权力的核心。在孙权称帝以后,陆逊被任命为上大将军,与大将军并列,地位高于三公,负责国内所有的军事工作。

陆逊的地位越来越高,向他示好的人,希望得到他支持的人就越来越多。很快,陆逊就被卷入了朝堂纷争。

孙权称帝以后,立孙和为太子。为了培养这个接班人,孙权把陆逊从地方上召回,要求其辅助太子处理朝中事务,陆逊就这样成了太子一方的人。

在与太子相处的过程中,陆逊发现孙和天资聪明,勤奋好学,对读书人非常尊敬。所以,陆逊逐渐变成了太子的坚定支持者。

但孙权晚年性情突变,不仅多疑且反复无常。有人向孙权进谗言,说太子孙和的坏话,孙权信以为真,动了废太子的心思。

鲁王孙霸是太子的主要竞争者,他的生母是孙权的宠妃。所以,孙权对孙霸一直非常偏爱。

孙和、孙霸斗争愈发激烈,逐渐由背地里争斗转移到正面冲突。

陆逊是孙和的坚定支持者,他不想看到孙和太子之位被废,也不想看到孙家兄弟相残,于是多次劝谏孙权稳固孙和的太子之位。

孙权没有听,反而斥责陆逊多管闲事。此时,有人和孙权告密:“陆逊位高权重,他和孙和关系密切。他想把孙和扶上皇位,然后控制朝政,当第二个曹操!”

这番话触碰了孙权的逆鳞,他不经详查就对陆逊一番责问。后来,继承人之争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,孙权无奈废除孙和太子之位,赐死鲁王孙霸,立孙亮为太子。

陆逊多次劝谏却被孙权严厉责问,心中情绪积压,不久后就因病而死。陆逊死后,孙权把他的家人贬职、罢免,陆家受到了巨大的打击,影响力大不如前。

而到晋朝时期,陆家因为陆家子孙争气,也重复荣光。但却因为没有深厚的背景,最后全都落入牢狱,陆机就是其中之一。

陆逊一把火烧光,不只是刘备的军队,很有可能还有后世的福荫。如果当初陆逊没有过多干预继承人之争,那他本人和家族是否会有一个更好的结果呢?一人在牢中哀叹:“爷爷,你怎么那么糊涂!国家大事,陛下自有决断,你为何跟着掺和!你可是火烧连营的英雄,现在全家都被你牵连了!”

火烧连营的英雄是谁?既然是英雄,最后又因何连累全家?

士族才俊,崭露头角

这人名为陆机,而他的爷爷正是陆逊。

陆逊一家都因为陆逊之死受到了牵连,有人被降职,有人被罢免,而这一切都和陆逊的人生经历有关。

陆逊是吴郡吴县(今江苏苏州)人,陆家是吴郡当地有名的家族。

陆逊少年时,其父因病去世,陆逊跟随爷爷陆康一起生活。

成年后,陆逊在家里人的安排下到孙权手下任职。孙权是瓜农出身,能在江东站稳脚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团结当地的世家大族。d.q4.ponri.cn/knbff

所以,孙权对陆逊来投非常高兴,任命陆逊做东西曹令史。

东西曹令史是丞相府的属官,主要负责帮助丞相整理文书,管理官员等工作。虽然职位很低,但工作内容很重要。

陆逊在任职期间勤勤恳恳,很快对东吴官员的管理机制和国家事务的处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,为今后独当一面奠定了基础。

在丞相府任职一段时间后,陆逊表现优异,孙权就把他提拔为海昌屯田都尉,同时兼任政务处理。

陆逊在丞相府的工作经验有了用武之地。他不仅出台了优惠政策支持百姓屯田,还消除一切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。

在海昌,有一股盗贼骚扰当地百姓,不仅抢夺财物粮食,甚至出手伤人。陆逊得知后,立刻派人打入盗贼的内部,掌握了这伙贼人的活动轨迹,然后在盗贼下一次的活动地点提前埋伏,最终把这伙强盗一举歼灭。d.q4.ponri.cn/xawxo

海昌百姓对陆逊感恩戴德,就连孙权也听说了这件事,对陆逊的关注也更多了。

得到了孙权的重点关注,陆逊的升职速度明显快了很多。不久之后,陆逊被孙权任命为定威校尉,辅助吕蒙管理军队。

时逢乱世,陆逊身在军中就有更多的表现机会。鄱阳郡有一股盗贼骚扰百姓,孙权派陆逊带兵前去围剿。陆逊在这次剿匪中指挥得当,不仅把所有土匪全都剿灭,己方士兵也无人阵亡。d.q4.ponri.cn/itphd

孙权对陆逊的表现更加满意,为了拉拢陆逊,孙权把侄女许配给对方,就这样,陆逊和孙权成为姻亲。

吴蜀交恶,火烧连营

曹操在打败袁绍统一了北方,短暂休整后立刻派兵南下,占领了荆州,想一鼓作气打败东吴。

周瑜指挥军队在赤壁打败曹操主力,趁着曹操溃败占领了荆州。

此战东吴出力最大,胜利果实却被刘备独吞。孙权多次派人索要荆州未果,做出武力夺取的决定。

周瑜、鲁肃死后,吕蒙被孙权任命为大都督,全权负责夺取荆州。陆逊此时在吕蒙军中任职,参与了夺取荆州的计划。

镇守荆州的蜀将是关羽。关羽不仅勇猛过人,更极擅长统兵,吕蒙始终不敢轻举妄动。

但机会很快来了,关羽带领荆州主力北伐曹操,城内守军空虚,吕蒙正式开启了夺取荆州的计划。

吕蒙首先派陆逊去荆州打探情况。陆逊为了不引人注意,扮作书生模样只身过江。来到城内后,陆逊详细探查了荆州的城防部署和物资储备,然后把所有情况汇报给了吕蒙。

吕蒙得知后非常高兴,他立刻启动了白衣渡江的作战计划。

所谓白衣,并不是说穿白色的衣服,而是象征普通人的身份。比如,《三国演义》中刘备救下董卓后说“我等都是白身”,说的便是普通百姓。d.q4.ponri.cn/lhiob

吕蒙让手下士兵假扮成商人和百姓偷偷潜入城中做内应。

而此时的吴蜀两国是同盟,蜀军并没有严格盘查东吴的来人。所以,这部分士兵很顺利地混进了城内。

一切准备就绪,吕蒙发起进攻,最终拿下荆州,杀死了关羽。

关羽的死让孙权震惊,他只是想夺回荆州,结果吕蒙却把关羽给杀了,这让吴、蜀彻底决裂。

孙权为了安抚刘备,不仅设计除掉了吕蒙,还表示愿意归还荆州。但刘备拒绝孙权的求和,亲自派军征讨。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迎战。

陆逊的作战方针很简单,就是坚守不出。他想蜀军远道而来,必然急于决战,防守不出可以消耗地方锐气,然后寻找战机。

果不其然,刘备的进攻受到顽强抵抗,连续多天没有进展。此时,夏季酷暑难耐,蜀军士气大降。

为了躲避酷暑,刘备在树林中扎寨,军营前后长达十几公里,犯下了兵家大忌。

陆逊得知后,看到了战机,他立刻决定用火攻。最终,刘备在夷陵之战大败而归,不久后病死于白帝城。

而陆逊因为在夷陵之战立下大功,不仅声名大噪,还一路高升,官至辅国将军,封为江陵侯,走上了人生的巅峰。

但水满则溢,月满则亏,陆逊的高升为他今后的一连串灾祸埋下了伏笔。

深陷漩涡,祸及家族

陆逊因军功很快就升到了东吴权力的核心。在孙权称帝以后,陆逊被任命为上大将军,与大将军并列,地位高于三公,负责国内所有的军事工作。

陆逊的地位越来越高,向他示好的人,希望得到他支持的人就越来越多。很快,陆逊就被卷入了朝堂纷争。

孙权称帝以后,立孙和为太子。为了培养这个接班人,孙权把陆逊从地方上召回,要求其辅助太子处理朝中事务,陆逊就这样成了太子一方的人。

在与太子相处的过程中,陆逊发现孙和天资聪明,勤奋好学,对读书人非常尊敬。所以,陆逊逐渐变成了太子的坚定支持者。

但孙权晚年性情突变,不仅多疑且反复无常。有人向孙权进谗言,说太子孙和的坏话,孙权信以为真,动了废太子的心思。

鲁王孙霸是太子的主要竞争者,他的生母是孙权的宠妃。所以,孙权对孙霸一直非常偏爱。

孙和、孙霸斗争愈发激烈,逐渐由背地里争斗转移到正面冲突。

陆逊是孙和的坚定支持者,他不想看到孙和太子之位被废,也不想看到孙家兄弟相残,于是多次劝谏孙权稳固孙和的太子之位。

孙权没有听,反而斥责陆逊多管闲事。此时,有人和孙权告密:“陆逊位高权重,他和孙和关系密切。他想把孙和扶上皇位,然后控制朝政,当第二个曹操!”

这番话触碰了孙权的逆鳞,他不经详查就对陆逊一番责问。后来,继承人之争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,孙权无奈废除孙和太子之位,赐死鲁王孙霸,立孙亮为太子。

陆逊多次劝谏却被孙权严厉责问,心中情绪积压,不久后就因病而死。陆逊死后,孙权把他的家人贬职、罢免,陆家受到了巨大的打击,影响力大不如前。

而到晋朝时期,陆家因为陆家子孙争气,也重复荣光。但却因为没有深厚的背景,最后全都落入牢狱,陆机就是其中之一。

陆逊一把火烧光,不只是刘备的军队,很有可能还有后世的福荫。如果当初陆逊没有过多干预继承人之争,那他本人和家族是否会有一个更好的结果呢?一人在牢中哀叹:“爷爷,你怎么那么糊涂!国家大事,陛下自有决断,你为何跟着掺和!你可是火烧连营的英雄,现在全家都被你牵连了!”

火烧连营的英雄是谁?既然是英雄,最后又因何连累全家?

士族才俊,崭露头角

这人名为陆机,而他的爷爷正是陆逊。

陆逊一家都因为陆逊之死受到了牵连,有人被降职,有人被罢免,而这一切都和陆逊的人生经历有关。

陆逊是吴郡吴县(今江苏苏州)人,陆家是吴郡当地有名的家族。

陆逊少年时,其父因病去世,陆逊跟随爷爷陆康一起生活。

成年后,陆逊在家里人的安排下到孙权手下任职。孙权是瓜农出身,能在江东站稳脚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团结当地的世家大族。

所以,孙权对陆逊来投非常高兴,任命陆逊做东西曹令史。

东西曹令史是丞相府的属官,主要负责帮助丞相整理文书,管理官员等工作。虽然职位很低,但工作内容很重要。

陆逊在任职期间勤勤恳恳,很快对东吴官员的管理机制和国家事务的处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,为今后独当一面奠定了基础。

在丞相府任职一段时间后,陆逊表现优异,孙权就把他提拔为海昌屯田都尉,同时兼任政务处理。

陆逊在丞相府的工作经验有了用武之地。他不仅出台了优惠政策支持百姓屯田,还消除一切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。

在海昌,有一股盗贼骚扰当地百姓,不仅抢夺财物粮食,甚至出手伤人。陆逊得知后,立刻派人打入盗贼的内部,掌握了这伙贼人的活动轨迹,然后在盗贼下一次的活动地点提前埋伏,最终把这伙强盗一举歼灭。

海昌百姓对陆逊感恩戴德,就连孙权也听说了这件事,对陆逊的关注也更多了。

得到了孙权的重点关注,陆逊的升职速度明显快了很多。不久之后,陆逊被孙权任命为定威校尉,辅助吕蒙管理军队。

时逢乱世,陆逊身在军中就有更多的表现机会。鄱阳郡有一股盗贼骚扰百姓,孙权派陆逊带兵前去围剿。陆逊在这次剿匪中指挥得当,不仅把所有土匪全都剿灭,己方士兵也无人阵亡。

孙权对陆逊的表现更加满意,为了拉拢陆逊,孙权把侄女许配给对方,就这样,陆逊和孙权成为姻亲。

吴蜀交恶,火烧连营

曹操在打败袁绍统一了北方,短暂休整后立刻派兵南下,占领了荆州,想一鼓作气打败东吴。

周瑜指挥军队在赤壁打败曹操主力,趁着曹操溃败占领了荆州。

此战东吴出力最大,胜利果实却被刘备独吞。孙权多次派人索要荆州未果,做出武力夺取的决定。

周瑜、鲁肃死后,吕蒙被孙权任命为大都督,全权负责夺取荆州。陆逊此时在吕蒙军中任职,参与了夺取荆州的计划。

镇守荆州的蜀将是关羽。关羽不仅勇猛过人,更极擅长统兵,吕蒙始终不敢轻举妄动。

但机会很快来了,关羽带领荆州主力北伐曹操,城内守军空虚,吕蒙正式开启了夺取荆州的计划。

吕蒙首先派陆逊去荆州打探情况。陆逊为了不引人注意,扮作书生模样只身过江。来到城内后,陆逊详细探查了荆州的城防部署和物资储备,然后把所有情况汇报给了吕蒙。

吕蒙得知后非常高兴,他立刻启动了白衣渡江的作战计划。

所谓白衣,并不是说穿白色的衣服,而是象征普通人的身份。比如,《三国演义》中刘备救下董卓后说“我等都是白身”,说的便是普通百姓。

吕蒙让手下士兵假扮成商人和百姓偷偷潜入城中做内应。

而此时的吴蜀两国是同盟,蜀军并没有严格盘查东吴的来人。所以,这部分士兵很顺利地混进了城内。

一切准备就绪,吕蒙发起进攻,最终拿下荆州,杀死了关羽。

关羽的死让孙权震惊,他只是想夺回荆州,结果吕蒙却把关羽给杀了,这让吴、蜀彻底决裂。

孙权为了安抚刘备,不仅设计除掉了吕蒙,还表示愿意归还荆州。但刘备拒绝孙权的求和,亲自派军征讨。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迎战。

陆逊的作战方针很简单,就是坚守不出。他想蜀军远道而来,必然急于决战,防守不出可以消耗地方锐气,然后寻找战机。

果不其然,刘备的进攻受到顽强抵抗,连续多天没有进展。此时,夏季酷暑难耐,蜀军士气大降。

为了躲避酷暑,刘备在树林中扎寨,军营前后长达十几公里,犯下了兵家大忌。

陆逊得知后,看到了战机,他立刻决定用火攻。最终,刘备在夷陵之战大败而归,不久后病死于白帝城。

而陆逊因为在夷陵之战立下大功,不仅声名大噪,还一路高升,官至辅国将军,封为江陵侯,走上了人生的巅峰。

但水满则溢,月满则亏,陆逊的高升为他今后的一连串灾祸埋下了伏笔。

深陷漩涡,祸及家族

陆逊因军功很快就升到了东吴权力的核心。在孙权称帝以后,陆逊被任命为上大将军,与大将军并列,地位高于三公,负责国内所有的军事工作。

陆逊的地位越来越高,向他示好的人,希望得到他支持的人就越来越多。很快,陆逊就被卷入了朝堂纷争。

孙权称帝以后,立孙和为太子。为了培养这个接班人,孙权把陆逊从地方上召回,要求其辅助太子处理朝中事务,陆逊就这样成了太子一方的人。

在与太子相处的过程中,陆逊发现孙和天资聪明,勤奋好学,对读书人非常尊敬。所以,陆逊逐渐变成了太子的坚定支持者。

但孙权晚年性情突变,不仅多疑且反复无常。有人向孙权进谗言,说太子孙和的坏话,孙权信以为真,动了废太子的心思。

鲁王孙霸是太子的主要竞争者,他的生母是孙权的宠妃。所以,孙权对孙霸一直非常偏爱。

孙和、孙霸斗争愈发激烈,逐渐由背地里争斗转移到正面冲突。

陆逊是孙和的坚定支持者,他不想看到孙和太子之位被废,也不想看到孙家兄弟相残,于是多次劝谏孙权稳固孙和的太子之位。

孙权没有听,反而斥责陆逊多管闲事。此时,有人和孙权告密:“陆逊位高权重,他和孙和关系密切。他想把孙和扶上皇位,然后控制朝政,当第二个曹操!”

这番话触碰了孙权的逆鳞,他不经详查就对陆逊一番责问。后来,继承人之争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,孙权无奈废除孙和太子之位,赐死鲁王孙霸,立孙亮为太子。

陆逊多次劝谏却被孙权严厉责问,心中情绪积压,不久后就因病而死。陆逊死后,孙权把他的家人贬职、罢免,陆家受到了巨大的打击,影响力大不如前。

而到晋朝时期,陆家因为陆家子孙争气,也重复荣光。但却因为没有深厚的背景,最后全都落入牢狱,陆机就是其中之一。

陆逊一把火烧光,不只是刘备的军队,很有可能还有后世的福荫。如果当初陆逊没有过多干预继承人之争,那他本人和家族是否会有一个更好的结果呢?一人在牢中哀叹:“爷爷,你怎么那么糊涂!国家大事,陛下自有决断,你为何跟着掺和!你可是火烧连营的英雄,现在全家都被你牵连了!”

火烧连营的英雄是谁?既然是英雄,最后又因何连累全家?

士族才俊,崭露头角

这人名为陆机,而他的爷爷正是陆逊。

陆逊一家都因为陆逊之死受到了牵连,有人被降职,有人被罢免,而这一切都和陆逊的人生经历有关。

陆逊是吴郡吴县(今江苏苏州)人,陆家是吴郡当地有名的家族。

陆逊少年时,其父因病去世,陆逊跟随爷爷陆康一起生活。

成年后,陆逊在家里人的安排下到孙权手下任职。孙权是瓜农出身,能在江东站稳脚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团结当地的世家大族。

所以,孙权对陆逊来投非常高兴,任命陆逊做东西曹令史。

东西曹令史是丞相府的属官,主要负责帮助丞相整理文书,管理官员等工作。虽然职位很低,但工作内容很重要。

陆逊在任职期间勤勤恳恳,很快对东吴官员的管理机制和国家事务的处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,为今后独当一面奠定了基础。

在丞相府任职一段时间后,陆逊表现优异,孙权就把他提拔为海昌屯田都尉,同时兼任政务处理。

陆逊在丞相府的工作经验有了用武之地。他不仅出台了优惠政策支持百姓屯田,还消除一切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。

在海昌,有一股盗贼骚扰当地百姓,不仅抢夺财物粮食,甚至出手伤人。陆逊得知后,立刻派人打入盗贼的内部,掌握了这伙贼人的活动轨迹,然后在盗贼下一次的活动地点提前埋伏,最终把这伙强盗一举歼灭。

海昌百姓对陆逊感恩戴德,就连孙权也听说了这件事,对陆逊的关注也更多了。

得到了孙权的重点关注,陆逊的升职速度明显快了很多。不久之后,陆逊被孙权任命为定威校尉,辅助吕蒙管理军队。

时逢乱世,陆逊身在军中就有更多的表现机会。鄱阳郡有一股盗贼骚扰百姓,孙权派陆逊带兵前去围剿。陆逊在这次剿匪中指挥得当,不仅把所有土匪全都剿灭,己方士兵也无人阵亡。

孙权对陆逊的表现更加满意,为了拉拢陆逊,孙权把侄女许配给对方,就这样,陆逊和孙权成为姻亲。

吴蜀交恶,火烧连营

曹操在打败袁绍统一了北方,短暂休整后立刻派兵南下,占领了荆州,想一鼓作气打败东吴。

周瑜指挥军队在赤壁打败曹操主力,趁着曹操溃败占领了荆州。

此战东吴出力最大,胜利果实却被刘备独吞。孙权多次派人索要荆州未果,做出武力夺取的决定。

周瑜、鲁肃死后,吕蒙被孙权任命为大都督,全权负责夺取荆州。陆逊此时在吕蒙军中任职,参与了夺取荆州的计划。

镇守荆州的蜀将是关羽。关羽不仅勇猛过人,更极擅长统兵,吕蒙始终不敢轻举妄动。

但机会很快来了,关羽带领荆州主力北伐曹操,城内守军空虚,吕蒙正式开启了夺取荆州的计划。

吕蒙首先派陆逊去荆州打探情况。陆逊为了不引人注意,扮作书生模样只身过江。来到城内后,陆逊详细探查了荆州的城防部署和物资储备,然后把所有情况汇报给了吕蒙。

吕蒙得知后非常高兴,他立刻启动了白衣渡江的作战计划。

所谓白衣,并不是说穿白色的衣服,而是象征普通人的身份。比如,《三国演义》中刘备救下董卓后说“我等都是白身”,说的便是普通百姓。

吕蒙让手下士兵假扮成商人和百姓偷偷潜入城中做内应。

而此时的吴蜀两国是同盟,蜀军并没有严格盘查东吴的来人。所以,这部分士兵很顺利地混进了城内。

一切准备就绪,吕蒙发起进攻,最终拿下荆州,杀死了关羽。

关羽的死让孙权震惊,他只是想夺回荆州,结果吕蒙却把关羽给杀了,这让吴、蜀彻底决裂。

孙权为了安抚刘备,不仅设计除掉了吕蒙,还表示愿意归还荆州。但刘备拒绝孙权的求和,亲自派军征讨。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迎战。

陆逊的作战方针很简单,就是坚守不出。他想蜀军远道而来,必然急于决战,防守不出可以消耗地方锐气,然后寻找战机。

果不其然,刘备的进攻受到顽强抵抗,连续多天没有进展。此时,夏季酷暑难耐,蜀军士气大降。

为了躲避酷暑,刘备在树林中扎寨,军营前后长达十几公里,犯下了兵家大忌。

陆逊得知后,看到了战机,他立刻决定用火攻。最终,刘备在夷陵之战大败而归,不久后病死于白帝城。

而陆逊因为在夷陵之战立下大功,不仅声名大噪,还一路高升,官至辅国将军,封为江陵侯,走上了人生的巅峰。

但水满则溢,月满则亏,陆逊的高升为他今后的一连串灾祸埋下了伏笔。

深陷漩涡,祸及家族

陆逊因军功很快就升到了东吴权力的核心。在孙权称帝以后,陆逊被任命为上大将军,与大将军并列,地位高于三公,负责国内所有的军事工作。

陆逊的地位越来越高,向他示好的人,希望得到他支持的人就越来越多。很快,陆逊就被卷入了朝堂纷争。

孙权称帝以后,立孙和为太子。为了培养这个接班人,孙权把陆逊从地方上召回,要求其辅助太子处理朝中事务,陆逊就这样成了太子一方的人。

在与太子相处的过程中,陆逊发现孙和天资聪明,勤奋好学,对读书人非常尊敬。所以,陆逊逐渐变成了太子的坚定支持者。

但孙权晚年性情突变,不仅多疑且反复无常。有人向孙权进谗言,说太子孙和的坏话,孙权信以为真,动了废太子的心思。

鲁王孙霸是太子的主要竞争者,他的生母是孙权的宠妃。所以,孙权对孙霸一直非常偏爱。

孙和、孙霸斗争愈发激烈,逐渐由背地里争斗转移到正面冲突。

陆逊是孙和的坚定支持者,他不想看到孙和太子之位被废,也不想看到孙家兄弟相残,于是多次劝谏孙权稳固孙和的太子之位。

孙权没有听,反而斥责陆逊多管闲事。此时,有人和孙权告密:“陆逊位高权重,他和孙和关系密切。他想把孙和扶上皇位,然后控制朝政,当第二个曹操!”

这番话触碰了孙权的逆鳞,他不经详查就对陆逊一番责问。后来,继承人之争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,孙权无奈废除孙和太子之位,赐死鲁王孙霸,立孙亮为太子。

陆逊多次劝谏却被孙权严厉责问,心中情绪积压,不久后就因病而死。陆逊死后,孙权把他的家人贬职、罢免,陆家受到了巨大的打击,影响力大不如前。

而到晋朝时期,陆家因为陆家子孙争气,也重复荣光。但却因为没有深厚的背景,最后全都落入牢狱,陆机就是其中之一。

陆逊一把火烧光,不只是刘备的军队,很有可能还有后世的福荫。如果当初陆逊没有过多干预继承人之争,那他本人和家族是否会有一个更好的结果呢?一人在牢中哀叹:“爷爷,你怎么那么糊涂!国家大事,陛下自有决断,你为何跟着掺和!你可是火烧连营的英雄,现在全家都被你牵连了!”

火烧连营的英雄是谁?既然是英雄,最后又因何连累全家?

士族才俊,崭露头角

这人名为陆机,而他的爷爷正是陆逊。

陆逊一家都因为陆逊之死受到了牵连,有人被降职,有人被罢免,而这一切都和陆逊的人生经历有关。

陆逊是吴郡吴县(今江苏苏州)人,陆家是吴郡当地有名的家族。

陆逊少年时,其父因病去世,陆逊跟随爷爷陆康一起生活。

成年后,陆逊在家里人的安排下到孙权手下任职。孙权是瓜农出身,能在江东站稳脚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团结当地的世家大族。

所以,孙权对陆逊来投非常高兴,任命陆逊做东西曹令史。

东西曹令史是丞相府的属官,主要负责帮助丞相整理文书,管理官员等工作。虽然职位很低,但工作内容很重要。

陆逊在任职期间勤勤恳恳,很快对东吴官员的管理机制和国家事务的处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,为今后独当一面奠定了基础。

在丞相府任职一段时间后,陆逊表现优异,孙权就把他提拔为海昌屯田都尉,同时兼任政务处理。

陆逊在丞相府的工作经验有了用武之地。他不仅出台了优惠政策支持百姓屯田,还消除一切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。

在海昌,有一股盗贼骚扰当地百姓,不仅抢夺财物粮食,甚至出手伤人。陆逊得知后,立刻派人打入盗贼的内部,掌握了这伙贼人的活动轨迹,然后在盗贼下一次的活动地点提前埋伏,最终把这伙强盗一举歼灭。

海昌百姓对陆逊感恩戴德,就连孙权也听说了这件事,对陆逊的关注也更多了。

得到了孙权的重点关注,陆逊的升职速度明显快了很多。不久之后,陆逊被孙权任命为定威校尉,辅助吕蒙管理军队。

时逢乱世,陆逊身在军中就有更多的表现机会。鄱阳郡有一股盗贼骚扰百姓,孙权派陆逊带兵前去围剿。陆逊在这次剿匪中指挥得当,不仅把所有土匪全都剿灭,己方士兵也无人阵亡。

孙权对陆逊的表现更加满意,为了拉拢陆逊,孙权把侄女许配给对方,就这样,陆逊和孙权成为姻亲。

吴蜀交恶,火烧连营

曹操在打败袁绍统一了北方,短暂休整后立刻派兵南下,占领了荆州,想一鼓作气打败东吴。

周瑜指挥军队在赤壁打败曹操主力,趁着曹操溃败占领了荆州。

此战东吴出力最大,胜利果实却被刘备独吞。孙权多次派人索要荆州未果,做出武力夺取的决定。

周瑜、鲁肃死后,吕蒙被孙权任命为大都督,全权负责夺取荆州。陆逊此时在吕蒙军中任职,参与了夺取荆州的计划。

镇守荆州的蜀将是关羽。关羽不仅勇猛过人,更极擅长统兵,吕蒙始终不敢轻举妄动。

但机会很快来了,关羽带领荆州主力北伐曹操,城内守军空虚,吕蒙正式开启了夺取荆州的计划。

吕蒙首先派陆逊去荆州打探情况。陆逊为了不引人注意,扮作书生模样只身过江。来到城内后,陆逊详细探查了荆州的城防部署和物资储备,然后把所有情况汇报给了吕蒙。

吕蒙得知后非常高兴,他立刻启动了白衣渡江的作战计划。

所谓白衣,并不是说穿白色的衣服,而是象征普通人的身份。比如,《三国演义》中刘备救下董卓后说“我等都是白身”,说的便是普通百姓。

吕蒙让手下士兵假扮成商人和百姓偷偷潜入城中做内应。

而此时的吴蜀两国是同盟,蜀军并没有严格盘查东吴的来人。所以,这部分士兵很顺利地混进了城内。

一切准备就绪,吕蒙发起进攻,最终拿下荆州,杀死了关羽。

关羽的死让孙权震惊,他只是想夺回荆州,结果吕蒙却把关羽给杀了,这让吴、蜀彻底决裂。

孙权为了安抚刘备,不仅设计除掉了吕蒙,还表示愿意归还荆州。但刘备拒绝孙权的求和,亲自派军征讨。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迎战。

陆逊的作战方针很简单,就是坚守不出。他想蜀军远道而来,必然急于决战,防守不出可以消耗地方锐气,然后寻找战机。

果不其然,刘备的进攻受到顽强抵抗,连续多天没有进展。此时,夏季酷暑难耐,蜀军士气大降。

为了躲避酷暑,刘备在树林中扎寨,军营前后长达十几公里,犯下了兵家大忌。

陆逊得知后,看到了战机,他立刻决定用火攻。最终,刘备在夷陵之战大败而归,不久后病死于白帝城。

而陆逊因为在夷陵之战立下大功,不仅声名大噪,还一路高升,官至辅国将军,封为江陵侯,走上了人生的巅峰。

但水满则溢,月满则亏,陆逊的高升为他今后的一连串灾祸埋下了伏笔。

深陷漩涡,祸及家族

陆逊因军功很快就升到了东吴权力的核心。在孙权称帝以后,陆逊被任命为上大将军,与大将军并列,地位高于三公,负责国内所有的军事工作。

陆逊的地位越来越高,向他示好的人,希望得到他支持的人就越来越多。很快,陆逊就被卷入了朝堂纷争。

孙权称帝以后,立孙和为太子。为了培养这个接班人,孙权把陆逊从地方上召回,要求其辅助太子处理朝中事务,陆逊就这样成了太子一方的人。

在与太子相处的过程中,陆逊发现孙和天资聪明,勤奋好学,对读书人非常尊敬。所以,陆逊逐渐变成了太子的坚定支持者。

但孙权晚年性情突变,不仅多疑且反复无常。有人向孙权进谗言,说太子孙和的坏话,孙权信以为真,动了废太子的心思。

鲁王孙霸是太子的主要竞争者,他的生母是孙权的宠妃。所以,孙权对孙霸一直非常偏爱。

孙和、孙霸斗争愈发激烈,逐渐由背地里争斗转移到正面冲突。

陆逊是孙和的坚定支持者,他不想看到孙和太子之位被废,也不想看到孙家兄弟相残,于是多次劝谏孙权稳固孙和的太子之位。

孙权没有听,反而斥责陆逊多管闲事。此时,有人和孙权告密:“陆逊位高权重,他和孙和关系密切。他想把孙和扶上皇位,然后控制朝政,当第二个曹操!”

这番话触碰了孙权的逆鳞,他不经详查就对陆逊一番责问。后来,继承人之争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,孙权无奈废除孙和太子之位,赐死鲁王孙霸,立孙亮为太子。

陆逊多次劝谏却被孙权严厉责问,心中情绪积压,不久后就因病而死。陆逊死后,孙权把他的家人贬职、罢免,陆家受到了巨大的打击,影响力大不如前。

而到晋朝时期,陆家因为陆家子孙争气,也重复荣光。但却因为没有深厚的背景,最后全都落入牢狱,陆机就是其中之一。

陆逊一把火烧光,不只是刘备的军队,很有可能还有后世的福荫。如果当初陆逊没有过多干预继承人之争,那他本人和家族是否会有一个更好的结果呢?一人在牢中哀叹:“爷爷,你怎么那么糊涂!国家大事,陛下自有决断,你为何跟着掺和!你可是火烧连营的英雄,现在全家都被你牵连了!”

火烧连营的英雄是谁?既然是英雄,最后又因何连累全家?

士族才俊,崭露头角

这人名为陆机,而他的爷爷正是陆逊。

陆逊一家都因为陆逊之死受到了牵连,有人被降职,有人被罢免,而这一切都和陆逊的人生经历有关。

陆逊是吴郡吴县(今江苏苏州)人,陆家是吴郡当地有名的家族。

陆逊少年时,其父因病去世,陆逊跟随爷爷陆康一起生活。

成年后,陆逊在家里人的安排下到孙权手下任职。孙权是瓜农出身,能在江东站稳脚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团结当地的世家大族。

所以,孙权对陆逊来投非常高兴,任命陆逊做东西曹令史。

东西曹令史是丞相府的属官,主要负责帮助丞相整理文书,管理官员等工作。虽然职位很低,但工作内容很重要。

陆逊在任职期间勤勤恳恳,很快对东吴官员的管理机制和国家事务的处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,为今后独当一面奠定了基础。

在丞相府任职一段时间后,陆逊表现优异,孙权就把他提拔为海昌屯田都尉,同时兼任政务处理。

陆逊在丞相府的工作经验有了用武之地。他不仅出台了优惠政策支持百姓屯田,还消除一切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。

在海昌,有一股盗贼骚扰当地百姓,不仅抢夺财物粮食,甚至出手伤人。陆逊得知后,立刻派人打入盗贼的内部,掌握了这伙贼人的活动轨迹,然后在盗贼下一次的活动地点提前埋伏,最终把这伙强盗一举歼灭。

海昌百姓对陆逊感恩戴德,就连孙权也听说了这件事,对陆逊的关注也更多了。

得到了孙权的重点关注,陆逊的升职速度明显快了很多。不久之后,陆逊被孙权任命为定威校尉,辅助吕蒙管理军队。

时逢乱世,陆逊身在军中就有更多的表现机会。鄱阳郡有一股盗贼骚扰百姓,孙权派陆逊带兵前去围剿。陆逊在这次剿匪中指挥得当,不仅把所有土匪全都剿灭,己方士兵也无人阵亡。

孙权对陆逊的表现更加满意,为了拉拢陆逊,孙权把侄女许配给对方,就这样,陆逊和孙权成为姻亲。

吴蜀交恶,火烧连营

曹操在打败袁绍统一了北方,短暂休整后立刻派兵南下,占领了荆州,想一鼓作气打败东吴。

周瑜指挥军队在赤壁打败曹操主力,趁着曹操溃败占领了荆州。

此战东吴出力最大,胜利果实却被刘备独吞。孙权多次派人索要荆州未果,做出武力夺取的决定。

周瑜、鲁肃死后,吕蒙被孙权任命为大都督,全权负责夺取荆州。陆逊此时在吕蒙军中任职,参与了夺取荆州的计划。

镇守荆州的蜀将是关羽。关羽不仅勇猛过人,更极擅长统兵,吕蒙始终不敢轻举妄动。

但机会很快来了,关羽带领荆州主力北伐曹操,城内守军空虚,吕蒙正式开启了夺取荆州的计划。

吕蒙首先派陆逊去荆州打探情况。陆逊为了不引人注意,扮作书生模样只身过江。来到城内后,陆逊详细探查了荆州的城防部署和物资储备,然后把所有情况汇报给了吕蒙。

吕蒙得知后非常高兴,他立刻启动了白衣渡江的作战计划。

所谓白衣,并不是说穿白色的衣服,而是象征普通人的身份。比如,《三国演义》中刘备救下董卓后说“我等都是白身”,说的便是普通百姓。

吕蒙让手下士兵假扮成商人和百姓偷偷潜入城中做内应。

而此时的吴蜀两国是同盟,蜀军并没有严格盘查东吴的来人。所以,这部分士兵很顺利地混进了城内。

一切准备就绪,吕蒙发起进攻,最终拿下荆州,杀死了关羽。

关羽的死让孙权震惊,他只是想夺回荆州,结果吕蒙却把关羽给杀了,这让吴、蜀彻底决裂。

孙权为了安抚刘备,不仅设计除掉了吕蒙,还表示愿意归还荆州。但刘备拒绝孙权的求和,亲自派军征讨。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迎战。

陆逊的作战方针很简单,就是坚守不出。他想蜀军远道而来,必然急于决战,防守不出可以消耗地方锐气,然后寻找战机。

果不其然,刘备的进攻受到顽强抵抗,连续多天没有进展。此时,夏季酷暑难耐,蜀军士气大降。

为了躲避酷暑,刘备在树林中扎寨,军营前后长达十几公里,犯下了兵家大忌。

陆逊得知后,看到了战机,他立刻决定用火攻。最终,刘备在夷陵之战大败而归,不久后病死于白帝城。

而陆逊因为在夷陵之战立下大功,不仅声名大噪,还一路高升,官至辅国将军,封为江陵侯,走上了人生的巅峰。

但水满则溢,月满则亏,陆逊的高升为他今后的一连串灾祸埋下了伏笔。

深陷漩涡,祸及家族

陆逊因军功很快就升到了东吴权力的核心。在孙权称帝以后,陆逊被任命为上大将军,与大将军并列,地位高于三公,负责国内所有的军事工作。

陆逊的地位越来越高,向他示好的人,希望得到他支持的人就越来越多。很快,陆逊就被卷入了朝堂纷争。

孙权称帝以后,立孙和为太子。为了培养这个接班人,孙权把陆逊从地方上召回,要求其辅助太子处理朝中事务,陆逊就这样成了太子一方的人。

在与太子相处的过程中,陆逊发现孙和天资聪明,勤奋好学,对读书人非常尊敬。所以,陆逊逐渐变成了太子的坚定支持者。

但孙权晚年性情突变,不仅多疑且反复无常。有人向孙权进谗言,说太子孙和的坏话,孙权信以为真,动了废太子的心思。

鲁王孙霸是太子的主要竞争者,他的生母是孙权的宠妃。所以,孙权对孙霸一直非常偏爱。

孙和、孙霸斗争愈发激烈,逐渐由背地里争斗转移到正面冲突。

陆逊是孙和的坚定支持者,他不想看到孙和太子之位被废,也不想看到孙家兄弟相残,于是多次劝谏孙权稳固孙和的太子之位。

孙权没有听,反而斥责陆逊多管闲事。此时,有人和孙权告密:“陆逊位高权重,他和孙和关系密切。他想把孙和扶上皇位,然后控制朝政,当第二个曹操!”

这番话触碰了孙权的逆鳞,他不经详查就对陆逊一番责问。后来,继承人之争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,孙权无奈废除孙和太子之位,赐死鲁王孙霸,立孙亮为太子。

陆逊多次劝谏却被孙权严厉责问,心中情绪积压,不久后就因病而死。陆逊死后,孙权把他的家人贬职、罢免,陆家受到了巨大的打击,影响力大不如前。

而到晋朝时期,陆家因为陆家子孙争气,也重复荣光。但却因为没有深厚的背景,最后全都落入牢狱,陆机就是其中之一。

陆逊一把火烧光,不只是刘备的军队,很有可能还有后世的福荫。如果当初陆逊没有过多干预继承人之争,那他本人和家族是否会有一个更好的结果呢?一人在牢中哀叹:“爷爷,你怎么那么糊涂!国家大事,陛下自有决断,你为何跟着掺和!你可是火烧连营的英雄,现在全家都被你牵连了!”

火烧连营的英雄是谁?既然是英雄,最后又因何连累全家?

士族才俊,崭露头角

这人名为陆机,而他的爷爷正是陆逊。

陆逊一家都因为陆逊之死受到了牵连,有人被降职,有人被罢免,而这一切都和陆逊的人生经历有关。

陆逊是吴郡吴县(今江苏苏州)人,陆家是吴郡当地有名的家族。

陆逊少年时,其父因病去世,陆逊跟随爷爷陆康一起生活。

成年后,陆逊在家里人的安排下到孙权手下任职。孙权是瓜农出身,能在江东站稳脚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团结当地的世家大族。

所以,孙权对陆逊来投非常高兴,任命陆逊做东西曹令史。

东西曹令史是丞相府的属官,主要负责帮助丞相整理文书,管理官员等工作。虽然职位很低,但工作内容很重要。

陆逊在任职期间勤勤恳恳,很快对东吴官员的管理机制和国家事务的处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,为今后独当一面奠定了基础。

在丞相府任职一段时间后,陆逊表现优异,孙权就把他提拔为海昌屯田都尉,同时兼任政务处理。

陆逊在丞相府的工作经验有了用武之地。他不仅出台了优惠政策支持百姓屯田,还消除一切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。

在海昌,有一股盗贼骚扰当地百姓,不仅抢夺财物粮食,甚至出手伤人。陆逊得知后,立刻派人打入盗贼的内部,掌握了这伙贼人的活动轨迹,然后在盗贼下一次的活动地点提前埋伏,最终把这伙强盗一举歼灭。

海昌百姓对陆逊感恩戴德,就连孙权也听说了这件事,对陆逊的关注也更多了。

得到了孙权的重点关注,陆逊的升职速度明显快了很多。不久之后,陆逊被孙权任命为定威校尉,辅助吕蒙管理军队。

时逢乱世,陆逊身在军中就有更多的表现机会。鄱阳郡有一股盗贼骚扰百姓,孙权派陆逊带兵前去围剿。陆逊在这次剿匪中指挥得当,不仅把所有土匪全都剿灭,己方士兵也无人阵亡。

孙权对陆逊的表现更加满意,为了拉拢陆逊,孙权把侄女许配给对方,就这样,陆逊和孙权成为姻亲。

吴蜀交恶,火烧连营

曹操在打败袁绍统一了北方,短暂休整后立刻派兵南下,占领了荆州,想一鼓作气打败东吴。

周瑜指挥军队在赤壁打败曹操主力,趁着曹操溃败占领了荆州。

此战东吴出力最大,胜利果实却被刘备独吞。孙权多次派人索要荆州未果,做出武力夺取的决定。

周瑜、鲁肃死后,吕蒙被孙权任命为大都督,全权负责夺取荆州。陆逊此时在吕蒙军中任职,参与了夺取荆州的计划。

镇守荆州的蜀将是关羽。关羽不仅勇猛过人,更极擅长统兵,吕蒙始终不敢轻举妄动。

但机会很快来了,关羽带领荆州主力北伐曹操,城内守军空虚,吕蒙正式开启了夺取荆州的计划。

吕蒙首先派陆逊去荆州打探情况。陆逊为了不引人注意,扮作书生模样只身过江。来到城内后,陆逊详细探查了荆州的城防部署和物资储备,然后把所有情况汇报给了吕蒙。

吕蒙得知后非常高兴,他立刻启动了白衣渡江的作战计划。

所谓白衣,并不是说穿白色的衣服,而是象征普通人的身份。比如,《三国演义》中刘备救下董卓后说“我等都是白身”,说的便是普通百姓。

吕蒙让手下士兵假扮成商人和百姓偷偷潜入城中做内应。

而此时的吴蜀两国是同盟,蜀军并没有严格盘查东吴的来人。所以,这部分士兵很顺利地混进了城内。

一切准备就绪,吕蒙发起进攻,最终拿下荆州,杀死了关羽。

关羽的死让孙权震惊,他只是想夺回荆州,结果吕蒙却把关羽给杀了,这让吴、蜀彻底决裂。

孙权为了安抚刘备,不仅设计除掉了吕蒙,还表示愿意归还荆州。但刘备拒绝孙权的求和,亲自派军征讨。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迎战。

陆逊的作战方针很简单,就是坚守不出。他想蜀军远道而来,必然急于决战,防守不出可以消耗地方锐气,然后寻找战机。

果不其然,刘备的进攻受到顽强抵抗,连续多天没有进展。此时,夏季酷暑难耐,蜀军士气大降。

为了躲避酷暑,刘备在树林中扎寨,军营前后长达十几公里,犯下了兵家大忌。

陆逊得知后,看到了战机,他立刻决定用火攻。最终,刘备在夷陵之战大败而归,不久后病死于白帝城。

而陆逊因为在夷陵之战立下大功,不仅声名大噪,还一路高升,官至辅国将军,封为江陵侯,走上了人生的巅峰。

但水满则溢,月满则亏,陆逊的高升为他今后的一连串灾祸埋下了伏笔。

深陷漩涡,祸及家族

陆逊因军功很快就升到了东吴权力的核心。在孙权称帝以后,陆逊被任命为上大将军,与大将军并列,地位高于三公,负责国内所有的军事工作。

陆逊的地位越来越高,向他示好的人,希望得到他支持的人就越来越多。很快,陆逊就被卷入了朝堂纷争。

孙权称帝以后,立孙和为太子。为了培养这个接班人,孙权把陆逊从地方上召回,要求其辅助太子处理朝中事务,陆逊就这样成了太子一方的人。

在与太子相处的过程中,陆逊发现孙和天资聪明,勤奋好学,对读书人非常尊敬。所以,陆逊逐渐变成了太子的坚定支持者。

但孙权晚年性情突变,不仅多疑且反复无常。有人向孙权进谗言,说太子孙和的坏话,孙权信以为真,动了废太子的心思。

鲁王孙霸是太子的主要竞争者,他的生母是孙权的宠妃。所以,孙权对孙霸一直非常偏爱。

孙和、孙霸斗争愈发激烈,逐渐由背地里争斗转移到正面冲突。

陆逊是孙和的坚定支持者,他不想看到孙和太子之位被废,也不想看到孙家兄弟相残,于是多次劝谏孙权稳固孙和的太子之位。

孙权没有听,反而斥责陆逊多管闲事。此时,有人和孙权告密:“陆逊位高权重,他和孙和关系密切。他想把孙和扶上皇位,然后控制朝政,当第二个曹操!”

这番话触碰了孙权的逆鳞,他不经详查就对陆逊一番责问。后来,继承人之争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,孙权无奈废除孙和太子之位,赐死鲁王孙霸,立孙亮为太子。

陆逊多次劝谏却被孙权严厉责问,心中情绪积压,不久后就因病而死。陆逊死后,孙权把他的家人贬职、罢免,陆家受到了巨大的打击,影响力大不如前。

而到晋朝时期,陆家因为陆家子孙争气,也重复荣光。但却因为没有深厚的背景,最后全都落入牢狱,陆机就是其中之一。

陆逊一把火烧光,不只是刘备的军队,很有可能还有后世的福荫。如果当初陆逊没有过多干预继承人之争,那他本人和家族是否会有一个更好的结果呢?一人在牢中哀叹:“爷爷,你怎么那么糊涂!国家大事,陛下自有决断,你为何跟着掺和!你可是火烧连营的英雄,现在全家都被你牵连了!”

火烧连营的英雄是谁?既然是英雄,最后又因何连累全家?

士族才俊,崭露头角

这人名为陆机,而他的爷爷正是陆逊。

陆逊一家都因为陆逊之死受到了牵连,有人被降职,有人被罢免,而这一切都和陆逊的人生经历有关。

陆逊是吴郡吴县(今江苏苏州)人,陆家是吴郡当地有名的家族。

陆逊少年时,其父因病去世,陆逊跟随爷爷陆康一起生活。

成年后,陆逊在家里人的安排下到孙权手下任职。孙权是瓜农出身,能在江东站稳脚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团结当地的世家大族。

所以,孙权对陆逊来投非常高兴,任命陆逊做东西曹令史。

东西曹令史是丞相府的属官,主要负责帮助丞相整理文书,管理官员等工作。虽然职位很低,但工作内容很重要。

陆逊在任职期间勤勤恳恳,很快对东吴官员的管理机制和国家事务的处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,为今后独当一面奠定了基础。

在丞相府任职一段时间后,陆逊表现优异,孙权就把他提拔为海昌屯田都尉,同时兼任政务处理。

陆逊在丞相府的工作经验有了用武之地。他不仅出台了优惠政策支持百姓屯田,还消除一切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。

在海昌,有一股盗贼骚扰当地百姓,不仅抢夺财物粮食,甚至出手伤人。陆逊得知后,立刻派人打入盗贼的内部,掌握了这伙贼人的活动轨迹,然后在盗贼下一次的活动地点提前埋伏,最终把这伙强盗一举歼灭。

海昌百姓对陆逊感恩戴德,就连孙权也听说了这件事,对陆逊的关注也更多了。

得到了孙权的重点关注,陆逊的升职速度明显快了很多。不久之后,陆逊被孙权任命为定威校尉,辅助吕蒙管理军队。

时逢乱世,陆逊身在军中就有更多的表现机会。鄱阳郡有一股盗贼骚扰百姓,孙权派陆逊带兵前去围剿。陆逊在这次剿匪中指挥得当,不仅把所有土匪全都剿灭,己方士兵也无人阵亡。

孙权对陆逊的表现更加满意,为了拉拢陆逊,孙权把侄女许配给对方,就这样,陆逊和孙权成为姻亲。

吴蜀交恶,火烧连营

曹操在打败袁绍统一了北方,短暂休整后立刻派兵南下,占领了荆州,想一鼓作气打败东吴。

周瑜指挥军队在赤壁打败曹操主力,趁着曹操溃败占领了荆州。

此战东吴出力最大,胜利果实却被刘备独吞。孙权多次派人索要荆州未果,做出武力夺取的决定。

周瑜、鲁肃死后,吕蒙被孙权任命为大都督,全权负责夺取荆州。陆逊此时在吕蒙军中任职,参与了夺取荆州的计划。

镇守荆州的蜀将是关羽。关羽不仅勇猛过人,更极擅长统兵,吕蒙始终不敢轻举妄动。

但机会很快来了,关羽带领荆州主力北伐曹操,城内守军空虚,吕蒙正式开启了夺取荆州的计划。

吕蒙首先派陆逊去荆州打探情况。陆逊为了不引人注意,扮作书生模样只身过江。来到城内后,陆逊详细探查了荆州的城防部署和物资储备,然后把所有情况汇报给了吕蒙。

吕蒙得知后非常高兴,他立刻启动了白衣渡江的作战计划。

所谓白衣,并不是说穿白色的衣服,而是象征普通人的身份。比如,《三国演义》中刘备救下董卓后说“我等都是白身”,说的便是普通百姓。

吕蒙让手下士兵假扮成商人和百姓偷偷潜入城中做内应。

而此时的吴蜀两国是同盟,蜀军并没有严格盘查东吴的来人。所以,这部分士兵很顺利地混进了城内。

一切准备就绪,吕蒙发起进攻,最终拿下荆州,杀死了关羽。

关羽的死让孙权震惊,他只是想夺回荆州,结果吕蒙却把关羽给杀了,这让吴、蜀彻底决裂。

孙权为了安抚刘备,不仅设计除掉了吕蒙,还表示愿意归还荆州。但刘备拒绝孙权的求和,亲自派军征讨。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迎战。

陆逊的作战方针很简单,就是坚守不出。他想蜀军远道而来,必然急于决战,防守不出可以消耗地方锐气,然后寻找战机。

果不其然,刘备的进攻受到顽强抵抗,连续多天没有进展。此时,夏季酷暑难耐,蜀军士气大降。

为了躲避酷暑,刘备在树林中扎寨,军营前后长达十几公里,犯下了兵家大忌。

陆逊得知后,看到了战机,他立刻决定用火攻。最终,刘备在夷陵之战大败而归,不久后病死于白帝城。

而陆逊因为在夷陵之战立下大功,不仅声名大噪,还一路高升,官至辅国将军,封为江陵侯,走上了人生的巅峰。

但水满则溢,月满则亏,陆逊的高升为他今后的一连串灾祸埋下了伏笔。

深陷漩涡,祸及家族

陆逊因军功很快就升到了东吴权力的核心。在孙权称帝以后,陆逊被任命为上大将军,与大将军并列,地位高于三公,负责国内所有的军事工作。

陆逊的地位越来越高,向他示好的人,希望得到他支持的人就越来越多。很快,陆逊就被卷入了朝堂纷争。

孙权称帝以后,立孙和为太子。为了培养这个接班人,孙权把陆逊从地方上召回,要求其辅助太子处理朝中事务,陆逊就这样成了太子一方的人。

在与太子相处的过程中,陆逊发现孙和天资聪明,勤奋好学,对读书人非常尊敬。所以,陆逊逐渐变成了太子的坚定支持者。

但孙权晚年性情突变,不仅多疑且反复无常。有人向孙权进谗言,说太子孙和的坏话,孙权信以为真,动了废太子的心思。

鲁王孙霸是太子的主要竞争者,他的生母是孙权的宠妃。所以,孙权对孙霸一直非常偏爱。

孙和、孙霸斗争愈发激烈,逐渐由背地里争斗转移到正面冲突。

陆逊是孙和的坚定支持者,他不想看到孙和太子之位被废,也不想看到孙家兄弟相残,于是多次劝谏孙权稳固孙和的太子之位。

孙权没有听,反而斥责陆逊多管闲事。此时,有人和孙权告密:“陆逊位高权重,他和孙和关系密切。他想把孙和扶上皇位,然后控制朝政,当第二个曹操!”

这番话触碰了孙权的逆鳞,他不经详查就对陆逊一番责问。后来,继承人之争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,孙权无奈废除孙和太子之位,赐死鲁王孙霸,立孙亮为太子。

陆逊多次劝谏却被孙权严厉责问,心中情绪积压,不久后就因病而死。陆逊死后,孙权把他的家人贬职、罢免,陆家受到了巨大的打击,影响力大不如前。

而到晋朝时期,陆家因为陆家子孙争气,也重复荣光。但却因为没有深厚的背景,最后全都落入牢狱,陆机就是其中之一。

士族才俊,崭露头角

吴蜀交恶,火烧连营

深陷漩涡,祸及家族

陆逊一把火烧光,不只是刘备的军队,很有可能还有后世的福荫。如果当初陆逊没有过多干预继承人之争,那他本人和家族是否会有一个更好的结果呢?

发布于:山西省

Powered by 江苏快三开奖结果查询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